地區實力依托法統,可以招收馭獸師。而中心城市則是通過給予地區法統的模式,盡可能的統計實際控制區域外的馭獸師的數據。
衛鏗對這條信息畫了一條重點。
第一:不能出現打了吉安城后勾出來后面的霸主城市派出力量過來干涉這種情況。自己進行軍事行動要有一個上限。
第二:不能出現吉安城的某些人到別的區域招過來聯合力量,所以——自己的軍事行動也必須要有一定底線,至少要打得對方精疲力盡,再無對自己軍事冒險的打算。
……
軍事上做準備,經濟上也在做研究。
六百米外新搭建“的”密不透風“的”暗室內,碼放著一個個磚瓦堆砌的格子,而格子內放著碎木屑組成的真菌培養基。
在這里,衛鏗的經濟研究小組看著這一團團蘑菇,再度思考著,這玩意能當主糧?
這小小的蘑菇,是現在城邦的經濟基礎。
人類已經不再是過去地球生態群落的控制者,沒有廣闊農田供應食物,那么只能尋找其他生態位。
所以吃木頭?當然不能直接吃,潘多拉場中,真菌生物的變種能夠在兩到三天內處理木材。把木頭快速分解成更加容易分解的有機物。而人類在潘多拉時代前對真菌還是不能消化的。故,有金針菇能夠吃幾頓?這樣惡臭的笑話。但是人類有生命輻射效應,而這個輻射效應下,人類腸道內的細菌和人類在一個基因群落中。
在大災難的初期,當餓的實在受不了的人類開始掏白蟻洞穴為食后,隨后漸漸的發現,自己能夠完全消化真菌。這是腸道細菌群落奪取了白蟻的共生者的基因。
如今該類物質就成為了東亞長江以南地區人類主要食物。
更重要的是這種糧食,有利于儲存,并且原材料易得。城邦的粉碎車將周圍的大樹粉碎,而那種混有孢子等待發育的木屑塊,和生石灰封裝在一起,需要食用的時候取出來澆水,就能夠長出來菌孢。
這種木屑塊也叫作“勁塊”,因為“勁塊”會長“勁子”。
至于“勁塊”內混合的可食用菌孢子,是西南人民多次“見小人”(中毒),以身試出來,此等神農行為可歌可泣。所謂“勁塊”的勁,按照西南方言諧音‘菌’。
當衛鏗聽說,勁塊上的菌菇有著多種氨基酸,味道非常好,禁不住唾津的潛溢了。
系統連忙提示:無論哪種‘勁子’都不能涼拌。
當然,衛鏗很清楚,食用菌能量密度很低,加之,現在的生產力下,城市內的食鹽缺乏,蔥姜蒜更是沒有,普通人吃的蘑菇絕沒有自己能想的那么好吃。
作為工業時代,飲食,衣著物資豐富環境下成長的人,或許對這個時代的人長期食用的某些食物毫無感覺,而這個時代的人也許只是想要二十一世紀的女士在食堂內挑出并廢棄的肥肉,熬出豬油拌一碗飯吃。
中午這兩個研究小組各自交出來一份詳細的報告方案。
伙房的衛鏗從河流中弄來了二十多個一斤重的大閘蟹,還有三條大黑魚。按照衛鏗集群內的分配制度,這些東西目前給動腦的自己。
當然這兩個小組只吃了三分之一,尤其是那個大閘蟹只吃第一口鮮,當飯吃肚子沒有飽的感覺,就喊來體力活的小組的衛鏗,按照工作的輕重排隊,將其分干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