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鏗:“如果在三天內解決戰斗,我們是有十成把握的。”
衛鏗再度打開地圖說道:“你看這個區域范圍內,根據我幾次作戰的經驗,他們無法在十天的時間內,集結五萬以上的大部隊,而我方火力強大,目前補給充沛,直接鑿穿后,可以立刻收縮。”
曾家刊:“那么我,我們要做什么?”他想到了自己這些跟隨衛鏗兵團行動的人。
衛鏗:“一切行動聽指揮!”
……
經過了幾次作戰,衛鏗基本上已經理解,什么是戰略上藐視,戰術上要重視。
穿插要大膽!當敵人表現出簇團的時候,他們為了保證防御態勢穩定,每一個模塊的反應都是保守的,在己方制定戰略的時候就不要被其嚇到,要主動沖進去。而在制定穿插戰術上,則是要盡一切努力準備,所有準備項目方面,都要比對手做的更多,更好。
有了明確的作戰目標后,衛鏗當即開始行動,展開了一天跨越四十公里直線距離的急行軍。行軍期間,每個人每隔一個小時含一塊蜂蜜糖;每個人每天只睡五個小時,一些值班輪崗的成員睡得更少。
這是衛鏗集群為了保存主戰力量精力的行軍策略,也是根據生命輻射感知中的外界運動狀況,確定的行軍速度,如果真的壓到極限,衛鏗能一天只睡三個小時。
潘多拉位面134年10月2日凌晨4時起。
當衛鏗突然加速,直挺挺的朝著諸多生命群落所在的區域穿插,這些群落們之間的協調變得混亂起來,仿佛被棍子捅散的螞蟻窩。
衛鏗可以一天行軍四十公里以上,但是基因群落的遷徙不行!
以大象為例,的確可以一天行走幾十公里,但是其四十天卻只能走四百公里。
而基因群落是一個更加龐大的范圍,內部有各種中小型的動物,它們相互之間要保持生命群落的默契,在維系這樣的聯系下,想要機動起來,一天最多十公里。
所以,并沒有任何一個基因群落的主體能快速應對衛鏗挺近,只能派出部分物種過去沖撞。
而這些物種尚未接觸到衛鏗主力,就被衛鏗布置在外圍的作戰小隊用三八式步槍這樣的遠程火力,給消滅了。
衛鏗在擊中這些生物后,甚至沒有補槍,因為這些被擊傷的目標距離群落太遠,行動能力變成了零。所以它們被擊斃后能恢復的可能性不足十分之一。現在,衛鏗對行動講究性價比,不會在這些次要目標上浪費過多精力。
至于衛鏗此次的目標!
那個能夠有手工業將物種進行標準化改造,同時還能夠讓部分物種具備連隊級別組織協調的基因群落。
現在陡然感覺到了,直沖上頭的惡意!對這些有著部分人類基因的群落,能夠很清晰的感覺到“殘暴”,人類是這個星球上最殘暴的物種,為了達到目標,能做到所有物種都達不到的高度。
……
衛鏗隊列靠近了目標,現在距離目標已經不到五公里。
衛鏗看了看這座山,突然發現一塊大石頭上好像寫著字。他鏟掉苔蘚一看,嗯,九連山國家森林公園。
衛鏗:“嗯,這地方好像是贛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