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黑白電視上正在大幅度宣傳中美友誼。嗯,是挺友誼的。羅紅星折疊了一下自己手上的報紙,日期是1988年,港口上掛著“加速建設社會主義中國”“發展才是硬道理”等種種橫幅。
這里是另一條時間線,一條和主世界同時期有些偏差的歷史線。
北方紅色毛熊很冷靜,在確定中亞地區無法爭奪時,放棄了對這里的無用輸出!所以也就沒有阿富汗戰爭,而是專注于東歐方面的穩定,這種戰略收縮,看似放松了對自由世界的硬性壓迫,但是也讓自由世界被迫承接了全世界的不良資產。
資本主義是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承前啟后的過程,這個過程既要盯防歷史的進一步發展把自己淘汰,也要時刻防范著所接觸的封建落后地區的浸染對資本主義體系造成的運轉消耗。
前者呢,現在很好防范,畢竟現在紅色主義并沒有占據現代文明區域的核心,除了東亞之外,歷史上欠的課程很多,哪怕到了近現代社會制度突然跳躍,但是在生產管理上仍然有缺漏,科教方面仍然落后。
但后者就很難防范了,因為病在臟腑,
就如同二十一世紀在大禮堂曾宣過誓的公仆們扛不住糖衣炮彈的腐蝕。
資本世界的金融財閥們在和全球的軍事強人,封建家族直接建立商業關系后,也難免會形成僭越市場規則的圈子,而這種僭越最終致使資本主義全球治理鈍化,進而讓其無法維系一個統一的市場!
封建主義的治理相當有問題!無論是南亞,還是拉美、中東都證明了,這些沒有經過徹底社會革命的地區,上層治理能力低下,對基層教育,基礎建設的建設效率都非常弱,進而形成了過高的人力成本,運輸成本,以及生產成本。同時民眾就業率下降,進而市場萎縮。
本位面的毛熊的戰略收縮幾乎是神來之筆,歐美的所有傳統市場在稍微完成第一次電子產業更新后就陷入了危機。
主世界對照組歷史中,
二戰后,全球資本為了解決危機,是不斷地將產業朝著廉價人力區域轉移,然后消化這些地區的市場完成了資產錨定,所以先是西歐,日本,然后是東亞四小龍,再然后是第三波東方大陸。這里面有明顯的周期性的規律,投資熱潮結束后,就金融泡沫收割,從日韓,再到四小龍無一例外。
等到第三波東方大陸的時候,由于該地區金融不開放,資本持續的投資本土基建,持續砸到這些全球金融評級機構定義的“過剩產能”中,頂著國內南方“經濟學家”批判,也要保就業。
這讓全球資本進入后就流不出來了,或者說流出來也是通過東方的四大行海外投資,國際資本沒法朝著東南亞和南亞這些更廉價的地方進一步投資。
當這個擊鼓傳花的游戲也傳不動了,那就只能不斷的搞小動作,試圖制造混亂,同時不斷推高南亞!試圖把資本從東亞強行推到南亞、東南亞。
而在這條時間線上,產業轉移的第一輪就沒有完成!
60年代開始,北方的毛熊集中了力量。在西部集中了重型裝甲集群,且不斷進行核武實驗。在東邊有四個明斯克航母戰斗集群,
70年代兩次封鎖了日本列島的航道。這種軍事封鎖,直接將日本經濟制裁成了同“主世界的北半島”差不多的樣子。
80年代紅海軍在大西洋和英國直接沖突,核潛艇當即擊沉了一艘英國護衛艦,而后用核試驗擺出了一副強硬的姿態,再然后,就是愛爾蘭解放陣線爆了倫敦交易中心。
資本是什么?資本就是信用,可以立刻兌換各種市場原材料的信用,但是這個信用是要還的,如果沒有回報,資本就不會投入進去,當歐洲和日本這些主世界冷戰時期的菁華地帶沒辦法支撐美國的產業轉移,也拓展不了市場,滿足金融危機的缺口時。資本的信用就提前崩盤了。
所以主世界和這個世界毛熊的戰略差異就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