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構成了一個人造的生態能量循環。這個循環達成后,在地面上進行操作的人員遭受的輻射量下降到了五十分之一到兩百分之一。
【這就讓這個發電站從僅自己能操作,變成了珠江區大部分知識文化合格的青壯年都能操作。】
這個新發電原模式是不是很熟悉?桑塘循環養殖的思維模式,當然在技術設計思路上更像是太空艙的生態圈!
在主世界人類第一艘飛翔火星的載人飛船中,人們用生產者和分解者搭建最簡單的一個循環體系,而循環的余量供應人類。
這就是工程設計思維,在絕命位面那邊的時代,這種思維模式現在被包裝成美式思維。
當然在主世界第二個千禧年后,這樣的搭建工程循環的思維,被東方人自己用“天人和諧”“循環”“可持續發展”等本土詞匯描述。
當珠江管理集團派出的其他技術團隊(非衛鏗)在這里成功工作半個月后,對衛鏗新建的這些發電站,進行了初步驗收。
衛鏗立刻將十四個綜合發電體,也就是第一期項目的百分之七十交付給了,本土土著和遠華船員組成的團隊們。
……
12月12日。
在發電園區,磚瓦房前,衛鏗進行了相關的交付儀式。
該電廠運作的衛鏗144號(職務廠長),對前來接替的黃裕華表示熱烈歡迎。而這位當時在船上帶頭接種衛鏗血清的人員在接過衛鏗的授權后,則是帶著大家在國旗下完成了宣誓儀式。
儀式這類程序是必要的。
盡管實質上衛鏗在技術上仍然有著壟斷效應。但是經過了神州位面的情況,衛鏗深刻的認為,一個國、集團的健康發展,在重要資源上可以集中管理,但得少搞壟斷。一旦在重要資源上被少數人壟斷,那就失了人心。
這里的人心,不是對某些人(例如衛鏗)的信任,服從而減少。相反,如果衛鏗要更超能一些,最終會變成被頂禮膜拜的神!但那樣的人心不值錢。
衛鏗要的人心是指,對“理想,未來愿景”,進行“參與,推動”的力量。
一百個同志,比一百個臣子,更有力量。
當最上位抓住了最重要的資源,那么那些“不重要”的外圍就不可能再向著中心共同追求,而是躺在地上看著上面人飛。這一點呢,兩個時代都準備躺的衛鏗再清楚不過了。
將重要資源分給大家一起去管理,推動。那么最后,我飛,就是大家飛。
衛鏗:作為穿越者,理應認識到,對一個未知異位面開發,唯一認定的資源是人,站起來的人,思考希望和未來的人。
……
二代發電站投入運營,這個能源領域突破的同時,另一條線上,衛鏗也在高歌猛進。
上一次進入潘多拉位面,衛鏗集群完成了心靈感應交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