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方飛機場上,隨著手搖桿的拉動,五星型航空柴油發動機點火,十五架6.5m長的雙翼戰斗機啟動了。
這是采取了非常實用的設計體系,在焊接和非強度結構上,采取了盡可能的減重。
翼展十米;
長6.5米;
高2.5米。
設計外形參考伊15進行山寨,從其螺旋槳機頭開得非常大,采取的是氣冷而不是液冷就可以看出。
帶著機槍協調器的戰機呼嘯進入瓊州海峽進行了高空偵查。——說是偵查,其實是大搖大擺的巡空,遇到鳥群就提前避開,遇到大型飛行生物就給其一梭子。
兼顧測試投擲武器,給海灘上趴著的的海獸送點溫暖。
……
在廣闊的山野中,隨著衛鏗們的視角交替感知,在天空提供的背景視角上,將一個個標點標記出來。
在地面上,面對一個個生命力強橫的怪獸,本時代其他人類城邦勢力在非機械獸的情況下,往往采用的是彈幕壓制。
但是衛鏗集團在火力打擊的時候,就顯得是一槍一槍的開!沒有那種掃射的感覺。
但就是這一槍一炮的開火,每一下都是見血!高傷害。
衛鏗集團的反坦克槍已經更新換代。
關于反坦克槍,衛老爺原本是準備挑最大的——那個全長兩米,口徑14mm的蘇俄大桿,PTRS-41反坦克步槍。
但是在絕命位面專家提議下,衛鏗最終選擇的是博斯反坦克步槍,全長1.6米,口徑13mm。威力雖然小,但是16公斤的重量,要比上面那款輕個4公斤。實際測試中,衛鏗覺得還是背輕一點的東西行軍要好。
……
在超級觀察下,
衛老爺的槍非常準,伴隨著輕步兵反裝甲火力——獨輪車載運的107火箭彈,形成了完美的組合。
對面山巒上的野獸剛剛露頭,就一槍命中,在上面打了一個血口子。沒等其逃跑找機會恢復,幾秒后,嗖得一聲火箭彈就原地炸開了。
如果在上帝視角來看,衛鏗集團的兵線為一個個三角形隊列,這個三角形維持著標尺一樣固定的距離和角度,便于戰地測量。
當一個小隊出現一道閃光后,緊接著就是一顆火箭彈弧線下落,對面先是開一朵小血花,然后就是煙塵裹挾著血肉的大股硝煙。
兩次打擊精度不超過十公分。
這是用二戰的裝備,在狙擊鏡的數量極少,信息通訊裝備幾乎全無的情況下,打出了信息化步兵的戰力。
這就是高階心靈語言加持下的戰力。用絕命位面那邊的評判,衛鏗這邊可以算是純兵王組成的精銳戰力。
……
而作為高度協作的集群
衛鏗上手的每一款武器,都會對公差進行評判。
哪怕是一桿二戰的步槍,在戰斗中會偏多少,都是有預算的。
如果是生產方面造成的公差,前沿的衛鏗,會立刻將訊息傳到后方生產車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