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鏗集群莫名感慨道:“長城,建在南方?”
……
從軍事關卡走出,道路兩側的城墻迅速由高變矮,然后消失不見了。自此開始就是長江城邦群標準寬度的道路。
在這個道路網絡上顯然是繁華了很多,走過了十公里,就看到超過三十輛草席蓋著的馱獸車輛駛過來。
隨后,跟隨曾林一起行走的南方商隊已經交貨,開始同兩人分離。他們將貨物運到這里就了事,再往北邊,就不是他們能夠行商的地盤了。
在大破滅后,商業是地域壟斷的,有些貨物你只能運到這個地域!
而曾林和衛鏗則是在九江廢墟上的一個城邦區域,改換了交通工具,開始乘坐蒸汽船,朝著南方的人類燈塔圣地——建鄴前進。
曾林展示了一塊金牌,蒸汽船的驗票員在上面劃了一道痕。
衛鏗好奇的看了一下。曾林這個金牌相當于一塊卡片的作用,里面排列著大量的一毫米左右的小格子,刮一下,相當于在長江的公共交通系統,或者是驛站系統支付了一筆錢。
雖然原始,但是說明了這片區域內經濟系統是統一的。
蒸汽船上,也有電燈甚至還有冷藏倉,這讓衛鏗集群不禁贊嘆北邊的文明系統維系舊文明時代的部分能力。
系統:“長江的水力運輸能力非常強,是在古典時代就能維系六十萬人口大城市的能力。目前建鄴為中心的人類居住群,具有的人口依舊在五百萬以上。這個人口基數能讓其保持燃氣輪、高壓變電等關鍵科技。需要四十多年后才會衰弱下去。”
真新正:“嗯,四十年后衰弱?”
系統打開了資料,這是其他穿越者在這條時間線上探查出來的,人類城邦勢力未來的命運。
……
進入長江主干道后,真新正看到霧靄沉沉的大江,一眼望不到對岸。目光所及,上千米可視范圍的區域內,上千萬噸江水浩浩蕩蕩的統一向東涌動(長江的流量約為三萬三千立方米每秒)。自然中,如此有序的,宏大的現象,會給見到的人傳達一種豪邁的聯想。
真新正作為個體,孤軍深入來到了潘多拉世界的江淮區域,有一種懸崖邊行走的顫栗感。這是潘多拉位面進入群體化后久違的感覺了。
中午,警鈴從船頭響起,
真新正站在船舷上,瞭望周圍,不一會,發現了江面上涌動的鰭面,不由拿起了望遠鏡。數秒后,衛鏗確定這是江豚,但是又似乎不完全是,哪有江豚會體長六米,而且頭部噴口是大象的鼻子!
系統調出了資料給衛鏗科普:這就是江豚基因為主的新物種群。人類文明經歷一輪大崩潰后,潘多拉場為全球的物種提供了基因交流的網絡,以至于很多過去在人類重壓下的物種,一下子就陽光燦爛了。
陸地淡水生態位,本來就能提供超過三米的物種誕生。也就是人類這種陸地種,發明了漁網這種工具,史無前例的將食物攝取深入淡水生態位,捕殺效率完虐一切深水物種的進化,才會出現淡水生態位頂端一下子頹廢的狀態。
人類文明突然崩潰后,淡水底層一下子富饒起來,沒有絕戶網,也沒有萬噸巨輪那能打出超空泡的螺旋槳。
江豚這個物種花了一百年時間,就在潘多拉場加持下成為了該區域的一種優勢生物,內部骨骼也開始強化,能夠在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旬的梅雨季節,如同彈涂魚一樣,在大暴雨的加持下從一個水體竄到另一個水體中。
系統在衛鏗面前,羅列了江豚生物變異過程中的四種主流方向:
一個是鰻魚體型的湖水種;
一個是完全流線型,水滴形態的高速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