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贛南,衛鏗打下來的區域中,大量空缺生態位積蓄的充沛能量,的確是催生了新的基因節點生物。
以至于統伐軍,仍然在該地區維持了一千人以上的武裝兵團,隨時對新誕生的節點生物進行摧毀。
但是,在這片新光復區域內,隨著大破滅前的鐵路和道路體系的恢復,沿線出現了大量種植園。
大量剛剛結束調整的調整人和部分城市內青年組成生產隊,被安排在了這里工作。
生產隊開始對整片區域的資源加以利用。
巨大的蘑菇傘形生物發電站,伴隨著這些居住點被一并建立。山上也被劃定了格子,生產隊會定期對部分格子進行砍伐。
~
在潘多拉時代前,農業生產需要土地,土地上的作物靠著更大的面積接受陽光進行生長。
但是在潘多拉時代后就不一樣。生命能量可以通過輻射傳導效應傳遞。
隨著蘑菇狀的散逸塔樓建設成功后,從山上砍伐的竹子等植物,經過粉碎,被投入沼氣池中進行反應。分解者們將部分能量變成甲烷用于發電,另一部分生命能量對著附近數百畝的土地散射出去。
這使得,小小的一塊農田區域內的作物,實際上是得到了整片山上的生物能量的供應。
作物結出種子的速度,簡直就和草莓長白毛的速度一樣快。
最大型的種植園,能在玉米等作物的種植上做到一個月一熟,小型種植園抵著發電塔輻射強度安全標準線,能讓谷類作物從發芽到結穗全過程只要十四天。
當然這樣瘋狂的生長,整片區域消耗的水源也是巨大的。直接靠著水塔毫不停息的從河流中抽水。
~
所以當贛南地區的戰役結束后,該地區生態界的自然基因群落節點,其實被這些人造的節點取代了。
當農業能做到工業那樣中心化,也形成了對周圍的掠奪效應。一個種植園,消耗兩三座山的生物產出。
大片的山區,被種植工人定期砍伐。
山上真的是一個十公斤的大型生物,都沒有活路了。
偶爾冒出來的竹鼠類食植哺乳動物被逮走。——肥的被衛鏗烤,瘦的送去消毒喂貓。
駐扎在這里統伐軍的武裝力量,補充肉類,主要就是靠這些大型嚙齒類動物。
用絕命位面的人眼光來看,贛水上游正朝著北大荒國營糧食生產區域的模式轉化。
而下放的人,有了農業生產用地這樣的資產,那他是不是調整者的身份?這個問題隨著時間推移將不再重要。
【統伐區。土地定義為個人終身使用權,不得隨意轉讓,轉讓對象必須在農業生產區從事農業生產五年,并且通過統伐區統考本科線以上。——簡而言之,可以轉讓給兒子,但是兒子得會種地,并且得考上大學。】
……
視角來到北方,潘多拉紀145年五月,
真新正,已經抵達了建鄴十七個月。
在學校提供的中級戰獸調整實驗室中,實驗平臺上,一頭戰獸正在被拼裝修理,戰獸身上插滿了營養液管子。
而身上的部分則是機械結構,正在被安裝零件。
代號為真新正的衛鏗個體,正在給這個戰獸上螺絲,在其左邊有一個類似酒店桌子的旋轉平臺,圓形平臺上一個個格子裝滿了零件和工具,只要操作人員手一轉動,就能拿到部分工具。
在建鄴城的衛鏗,表現就和在鄉下有地的土財主一樣。
這幾年呢,衛鏗不缺“鋼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