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鏗在挖出來周圍所有原蟲的樣品后,終于找到了可以承載蟲群生命細胞的原定基因。
統伐區將進行重點培養這種細胞。
不過這種培養也注定是在人類基因影響下!
最終搞出來的東西就例如那個泡在池子中的大蘿卜。雖然有著充足的能量供應就會變成群落體系,但最終會變得臣服。
~
這里解釋一下,基因群落之間的主、臣關系
現在人類基因群落作為主,大蘿卜在內的生物靠著人類工業提供能量作為臣。
那么人類基因中能復制出來的蛋白質,你臣服系的基因群落就不準用,人類基因不能復制的你才有。這是弟中弟的地位。
用全球化工業鏈來類比,蛋白質合成這條產業鏈上,人類集群自己內部是完整的,臣服基因群落這些“后進集團”必須得從人類群落中的基因中找到供應鏈,才能進行完整復制。
沒有人類基因提供大量核心蛋白質,縱然臣族有看似輝煌的生物能量流轉,但是隨時會因為缺乏人類的供應鏈,而完蛋。
~
統伐區已經開始建設,這種碳基通訊器的生產線。
這個工廠將有大量培養皿,通過電流和頻段效應,讓其在培養皿中集成起來,然后附著在血管組織上讓其供能。
最終會形成一個老鼠腦袋大小的組織!這個組織能將鍵盤輸入的電信息轉化成生命頻段發射出去,也能將信號塔發送的生命信號,在界面上顯示,亦或是直接翻譯成可以讓人類理解的心靈語言。
將該組織裝入玻璃殼子中,貼在腋下這個恒溫區域放置,定期裝上糖塊進行補充,那么,那么通訊技術!就成了!
~
用細胞集成,代替硅基電路板集成。技術路線完全是不一樣的。
大量的細胞雖然都已經達到了微米級。比起硅基看起來要弱勢。但是硅基集成電路,是一塊面上雕刻,而細胞則是可以立體集成的。而且每一個細胞不是二進制的,在潘多拉場中,不同蛋白質的合成,變形都能發出獨特的頻段。
目前這個技術路線出現后,技術突破的標準不是要多少納米,而是如何將細胞更有效的集成。
鯨魚的大腦7000克,大象的大腦5000克,都比人大,但絕對沒有人先進。
每一根毛細血管,還有神經鏈條的搭建,都需要研究和優化。現在將開創的,可能是要花費幾百年才能攻克到極限的技術鏈。
而要維持這條技術鏈條,大量的培養皿都要對鞭毛蟲基因化的螞蟻神經進行培養。而這樣持續不斷地補充物質,讓其基因復制,按照生態學的能量供應,鐵定會產生群落。
而這樣的群落必須依附人類。
……
白靈鹿一直在推動,想將潘多拉位面的實際重要等級調高。
而碳基通信是讓大河系時空管理部門的最高審查部門下定決心的最后一根稻草!
自第一次位面大戰結束后,不少高等級穿越者在經過潘多拉位面時就進行了預測:只要能控制住這個位面,那么這里就是最優秀的生物技術研究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