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運輸機,是螺旋槳式,還有看起來相當老式的雙翼布局,參考的機型為安-2(運5)。
明明是二戰后投產的飛機,可是雙翼帶來的敦實感覺,看起來宛如一戰時期的古物。雖然其貌不揚,卻在主世界的歷史上,生產了近乎18000架,是可靠的農藥機。哦,在二十一世紀,半島上仍然在服役,震懾南邊費拉不堪的“青瓦臺”。
乘員:1–2人(駕駛艙內)
載客量:12人
長度:12.4米
翼展:18.2米(上層機翼)14.2米(下層機翼)
高度:4.1米
機翼面積:71.52平方米
空重:3,3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5,250千克
動力系統:1×ASh-62IR活塞發動機,輸出750千瓦(1,000馬力)
最大飛行速度:258千米/小時
統伐區是按照自己工業水平,選中這樣的機型進行量產的。
衛鏗倒是想要選C-47運輸機(駝峰航線機型),進行仿制。玩一手空投手令不香嗎?
結果發現即使是美帝三十年代的航空技術都是能讓自己頭疼的。
液冷發動機的生產鏈還在調試,更別說,統伐區化工方面,航空用油還在技術攻堅狀態。航空的大玩具可不是燒煤炭就能上天的。
~
不過即便這樣“粗糙”的航空技術,在末世也是一股新風氣!
統伐區這一批雙翼戰機,空降在道路體系上,還是給建鄴城方面帶來了醒目的開場。
一百年了,人類的空中力量僅剩下飛艇,還有機械戰獸。
成建制且正規化的機械空軍,已經消失了一百年了。直到今天,跑道上重新出現了發動機轟鳴的聲音。
負責迎接的訓練師們,看著逐漸停轉的螺旋槳,按照批次迎向跑道上停好的飛機。隊列可以說“整齊劃一”,這是有了最基礎的尊敬態度。
而在先前,建鄴作為城邦系文明的中心城,對南邊區域的態度,與主世界二十世紀早期“魔都人認為周邊區域都是農村”的情況一樣。
~
飛機機隊中由五個衛鏗個體作為領航者,兩位船員派作為跟隨者,其他的飛行員和使團都是本土土著。
統伐區使團的總代表是曾家刊,他負責與建鄴方面完成溝通并完善機制。
此次會談的項目很多,除了潘多拉場中的通訊恢復,還有就是從贛南到長江流域的通道打通后,雙方貨物直達的問題!統伐區現在有大量的基礎工業品想要供應北方,而建鄴方面實際上也需要大量的蒸汽機零件以及化工制品。這是兩方面都受益的事情。
~
一旦兩方面建立常態溝通機制,對建鄴和統伐區都有好處。雙方發生直接碰撞的風險將減少。
而統伐區下一步的軍事進攻方向,也可以直接走西邊,將東邊問題擱置。
不過雙方在交流后可能產生的新的經、政矛盾,不會在談判桌上提出來。未來產生的新坑,就要考驗雙方執政集團的應對能力。
例如:贛北區域的中型城邦,就沒資格收取過路費了。他們就會變得邊緣化。
統伐區不會養他們,建鄴方面則是養不起他們。
贛南區域的城邦們也會明白這一點,其上層是建鄴城的附庸,可能會加倍的采用“莫里森模式”來尋求建鄴的關注。即通過和南邊的統伐區制造摩擦,來制造兩大集團的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