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臺機甲的駕駛者呢,也就是衛鏗,隨著腳掌發力,輕輕的一動,總重量達到了八百公斤的機甲也跟隨人類的肌肉一起爆發反應,如同小型動物一樣輕盈。
~
在簡單的跑跳演示后,就是劇烈運動。
隨著肌肉不斷蓄力后驟然釋放,金屬蓄力器猛然彈射。在堪比數個撐桿的彈力效應下,這臺機甲如同坐在投石器上,直接蹦到了高度達到二樓的臺階上,而且絲毫不亂的站穩了。
這不僅僅是強大的力量,更是有高超的平衡度,以及足足強化了數倍的外界感知。
沒錯,這個機甲的最大亮點就是在于感知。
坐在機甲內,會比普通人的感知還要強!
~
北方螞蟻類鞭毛蟲集成的神經系統,將機甲上六只生物眼看到的畫像,集成為“一級心靈語言”傳輸回頭部頭盔,直接灌入大腦。這讓駕駛者能夠直接了解周圍物體的分布。
這種集成出來的無色彩視覺和駕駛者本身的“主傳感器”眼睛配合,視覺絕佳。
也不僅僅是視覺。
在機甲腿部,埋了很多細小的感震體系(靈敏度對標蝙蝠的聽覺),這些體系鏈接的發達神經體系,讓四肢能感覺(聽)到周圍物質的遠近!
進而讓駕駛者,在運動的時候,手和腿都能感覺到,障礙物的方位,這就是用機甲翻跟頭很穩的緣故。
~
眼下這樣殖裝技術,已經第一代實用化單兵裝甲
但建鄴不知道的是,該項技術在統伐區是同步進行的,而且統伐區方面攻克的是最難的技術環節:碳基細胞“芯片”對信息的集成。
建鄴方面真新正所在的研究所看似是供應了多項子系統,例如供應視覺的生物眼睛,供應聽覺纖毛體。但是還不算掌握核心技術。他們沒法修改神經處理系統,于是每一個子系統都是限死的,倘若改動替換,他們無法獨立調整設計,保證殖裝的協調性。
其實統伐區目前在這方面的研究能力,也只有衛鏗所在的研究所掌握。
身為穿越者的衛鏗連接著最發達的超算體系,以及擬態空間試驗場地,監察者們的熱心輔助更是讓衛鏗好好的釋放了一下“才華”。
~
在廣場上,最后的演示流程是實彈‘烎,烎,烎’。
兩米的箱子擺放在地面上,三米高的機甲快速蹲下取出里面兩米長的槍械,隨后對天空中的移動靶進行了摧毀。
當五分鐘后,機甲內部十五毫米口徑的子彈,打出了92%命中率后,建鄴城的高層不禁站了起來,面色各異。
~
半個小時后
紫峰大廈上,江序站立在在三平方米的老板桌前,看到了殖裝全套資料后,更是神情緊鎖。
這項技術肯定是好的,但是!似乎對傳統的對訓練師們的地位,有動搖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