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具有承載信息量高、輻射對人體契合度高等優點。
契合度主要體現在蛋白質的代謝簡單,產生的生命輻射不與人類生命沖突上。
唯一要注意的可能就是要節食,否則身體能量充足的情況下,仍然保持口腹之欲,那就要長胖。
……
而在其他人的視角中。
潘多拉紀元147年5月12號。在衛鏗降臨的強生命放射區中,周邊已經完全被封鎖。
大大小小的類似望遠鏡的設備,架設在周圍,收集能量頻段數據。這些設備中特殊的光伏玻璃,能精確測量各種有機物分子鍵角溢出的電子量數據。
而負責觀察的技術人員,大量的數據被寫在錫箔紙上(按壓痕跡后,涂抹碳粉),然后一張張錫箔紙放在一個個玻璃盒子里,送到檔案庫去。
下午3:33分,
在現場負責安全監管的陳家云(船員派)瞭望著遠方那炫彩的氣泡。
就在這一個個十米大小炫彩的氣泡中,衛鏗的血肉和骨骼從內到外生長出來,直到最后氣泡開始收縮,變成正常人體,再由砂礫和草木在全身構建出了有機緊身服。
陳家云瞭望這奇觀的一幕,喃喃地在胸口畫著十字架。口念:“阿彌陀佛。”
關于衛鏗的這種到來模式,由于衛鏗說不清楚(衛鏗:我失憶了,只記得是二十一世紀的人,其他記不得),
統伐區內科學界只能將就著用籠統的科學假說來解釋。
第一個假說就是異位面倒影,可以參考船員派的到來。
假說二:外星文明投射,高等級的文明不再以基因為基礎,而是直接以意識形態進行降臨。(絕命位面那邊,也在思考與地外文明接觸的可能。)
而對于統伐區域的人們來說:不管這些假說背后的真實原因是什么。
衛鏗在潘多拉世界誕生,參與了社會活動是不爭的事實,并且就連這樣神奇的降臨模式,衛鏗也在配合著研究。
……
值得強調的是,主世界對“衛鏗對潘多拉場的研究”也是非常嚴肅的。
主世界并不會因為掌握了“維度降臨”,就對位面內視角的研究有所忽略。因為這是對一個現象兩個方向的探索。
維度降臨,是從潘多拉場中折躍出來大量“高信息、高能量”粒子。由于本身就是高能粒子,從高能朝著低能躍遷,展開時,找到能儲存信息的低能級載體即可。
主世界找到一個有生命活動的位面后,投射足夠多的“無人信息化粒子”穿過維度,撒網一樣,不難摸索出高能躍遷到低能展開信息的單向過程。此后就能以此為基礎,在一個位面降臨。
這種利用躍遷來的能量信息資源,摸索出投射生命、思維、意識的方法,可以類比為:人類只要找到足夠多的煤礦,就能支持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
而潘多拉位面上,衛鏗將低能的信息折疊成高能,這是逆向的!
就相當于節省有限的“煤礦”(高能粒子),準備開發“可再生能源”。
主位面投射過來的高能粒子是有限的!
如果探索出這個世界的基礎物理規則,通過聚攏低能級的現象,制造出較高能級信息的載體。
那么在潘多拉世界中,衛鏗降臨對主世界的后勤要求,不就低多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