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述的民用市場技術,很快就影響到了城市傳統工業區,那些科班教導的理工科技術工人們。
早些年,他們很謹慎,大破滅前留下的機械設計是原始設計,不可修改。現在有了那么多民營企業技術論證,也開始形成自己的設計能力。
在粵地,最新的坦克生產線上,已經開始高度自動化的生產,鋼索吊車將坦克底盤吊裝后,中間每個需要工人做體力活的環節,全部由機械融合的生物臂直接將鋼塊給掂出來。
而整個二十噸的坦克,也改的嚇死人!圓腦袋的炮臺已經不見,改成了方塊體型的炮塔,一層層陶瓷楔形結構內,安裝了生物組織。那個方炮塔,猶如蜘蛛一樣,前后左右上下十六個眼睛,全方位無死角的對外感知。
148年7月,鑒于敏銳度高的生物感知元器件,可以大量生產的事實。
一位擔任技術人員的衛鏗把主動攔截系統安裝上去了。直接用生物神經來替代,操作爆破彈對火箭彈進行攔截。
至于坦克座艙內部的殖裝操作倉,一個駕駛員同時承擔車長,炮手的職責,剩下的空間用水冷確保艙內駕駛員的舒適。
裝彈體系直接是一個肉囊對炮彈進行裝填,而這個殖裝結構的生命頻段對接口腔神經,具體的操作控制如同舌頭推瓜子一樣將炮彈推到炮膛中。
~
而在空軍體系上,水冷發動機還沒有突破,但是飛控體系也測試的差不多了。殖裝化的重型轟炸機已經開始在生產線上組裝了,這是能載重十噸起飛的大家伙。
而在水下技術體系上,總噸位在三十噸左右的海洋生物機械獸即將服役,能夠在水下發射火箭推進魚雷,最重要的特色技術是,發達的水下聽覺感應能力,對哪怕巴掌大的魚類的靠近都能察覺。
上述武備的發展,體現出,統伐區是將建鄴方面扭扭捏捏不愿意走的“裝備殖裝化”路線走的徹徹底底。
在千變萬化的新技術體系上,統伐區的技術工程師們還是謹遵了一項死條例。
殖裝和人基因同頻。
非純種人類無法操作倉。渝城的共生人不行,甚至沒有徹底完成調整的基因污染者也不行。
~
當贛中的對峙剛剛結束后,新的沖突開始了。
這次可不是與建鄴方面的那種靜坐示威。而是可能在一天之內打光上千發生物飛控火箭彈的高烈度戰爭。
人類與人類之間的沖突要控制烈度,但人類與異種的沖突那要堅決回擊。
149年冬季結束后,華南的天氣開始轉暖。
衛鏗集群朝著滇地挺近,而這猛然向西發力的行為。讓長江上游渝城勢力,輕輕的松了一口氣。她們想要聯合的蜃云菌母先于她們與統伐區的開拓力量撞上了。
5月4號,通往滇地的山路是曲折的,機械化隊伍履帶壓碎了一片片扭動的藤蔓枝條,這些枝條如同壁虎斷尾狂扭著。步行雙足機甲則是舉著火焰噴槍,驅逐道路兩側妄圖朝著車隊用來的道路
在這頗為緊張的氣氛中,坐在推土車上的衛鏗集群們,哼著《詩經.滇風》中的名曲
衛鏗:“老司機,帶帶我,我要去進城,嘿,老司機帶帶我,~~”
~
在車隊正前方幾十公里,山頭已經被一把火燒過了,但是焦黑的根系中仍然有黑色的東西隱約蠕動。基因群落嚴陣以待,正放射著仍然強盛的生命輻射。
而統伐軍方面也是知道這一點,洛奇亞排隊從空中通過后,撒下了一個個降落傘,傘下面是半透明的球形倉。
人類對生物圈的光復戰斗,戰貓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