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爭的消耗,會讓歲月靜好下的社會問題凸顯,現在陷入滇西無休止的生物清掃戰,以至于精疲力盡的統伐區自然也毫不例外顯現運轉中的各種問題
探出“問題”也是能力,在以往的時間線,同期狀況中,沒有哪個穿越者能把這個時代的文明恢復到這樣的程度!
文明復興的硬指標,取決于交通、工業、農業、醫療公共服務,對人類衣食住行、生產生活必要供應的能力。
由于衛鏗想盡可能的構建一個足夠先進的社會體系,而不是搭建一個相對容易的資產階級政府。
而越先進的社會結構,其骨架能支撐的社會發展上限也就越大。但初始時消耗的治理投入也大。
現在的統伐軍是一個基礎非常大,但是整體卻瘦骨嶙峋的存在。
治下不到兩百萬的人口,工業水平已經達二十世紀初期意大利的工業水平,科技上除核武,造艦,航空等方面,在絕命方面技術援助中,工質發動機,通訊,則是達到了二十世紀主流工業國五六十年代的水準。
這個條件下,其實用資產階級社會結構就足以將社會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的生產積極性激發起來了。相較而言,建鄴城和五色聯盟那封建結構,都能維持統治穩定。
在其他穿越者干涉過的數萬條時間線上,能在潘多拉歷史230年徹底完成資產階級政權治理的,也就幾十個!
在當下剛剛恢復到內燃機的時代生產力下,不那么先進的社會監管制度,給上流集團預留可私自調動資源的比例大,給現在是中下層的晉升利益更大。(這個時期還有大量外來人口填入作為更下層)所以在某個時代推動生產力夠用的情況下,整個社會是沒有動力進一步推進治理模式進步的!
~
而衛鏗推進到的這個社會層次,即將在幾十年后能達到,幾個近古時代“人類發展的水平”的重要標準門檻,即“人均壽命七十歲,全員掃盲,交通基建持續投入,工農業基本自給。”
上述的標準,是二十七世紀評定的。
至于近古時代當時所看重的:被三產注水的gdp總量,幸福度什么的,都被主世界認定為近古時代西方話語權定義的偽成就。
當藥物泛濫,社區公共治安混亂,疫病和天災下大眾安全得不到保障。這些最必要的問題都沒解決,那死水上面飄著的七彩油花多么漂亮又有何意義。
兩百萬的人口,維持著過于先進的社會權利保障體系,在未來隨著更多人釋放廣泛的勞動積極性是有用的,但是在當下,這個基礎設施的架構體系對資源消耗的太大。
以至于,當下的發展,遇到了戰爭,對推進者們來說:“一桌飯,有兩桌客”,有些吃不消。
……
……
……
然而統伐戰爭是必定的,恢復到戰前文明程度也是必須的。
一定要擠出來幾個菜,滿足這兩個“客人”。
統伐區的上層在此時討論中認為:兩個主要目標沒錯,就是制度還有所欠缺,沒能更大的調動積極性。
雖然自向西開戰以來,交通運輸,戰地醫療,機械后勤,這些工作都被強調要優先保障。各個區域都布置了人才培養的指標任務。例如今年飛行員考證的數量就比過去多了百分之五十。
至于那些已經登記在冊的人員也都開始朝著技能多面手的方向發展。
例如機械維修人員,目前絕大部分都掌握超過三項的技能。
最常見的就是,耕田的拖拉機,煤氣公交車,還有空中飛行器這三項能力考證都集成在一個老司機身上。
當下是戰時,統伐區進行了靈活調度,飛行高峰期和物資運輸高峰期錯開,讓老司機解決完飛行運人問題,給老司機們加倍準備加班福利,轉過來解決物資運輸問題。
由于戰爭中,學習機械操作的任務太緊張,部分事項過于粗暴。
例如新手工人們現在斷手次數特別多,要不是血包科技,殘障數量會激增。當然每次事故后都要所有人寫檢查,一個地區極少會出現同樣的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