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上的衛鏗頭戴殖裝信息頭盔,準確的感應到了這枚炸彈的狀態。
仿佛自己就代入了這個彈頭一樣,用武俠的話‘人馬合一,人劍合一’這叫做‘人彈合一’——呃,艾特一下“神風”。
此時正在滑翔下落的飛彈中,其鋼殼內的生物力場,完成了信息對接,代替神經元鏈接了彈體各個部分。
衛鏗根據這個炸彈上鳥類組織的平衡感知系統,了解了其姿態,且根據其蜻蜓視覺系統,看到了大地。
衛鏗深呼了一口氣,進行了遙控,
這枚彈頭精準的落在了衛鏗偵查個體前方的十五公里處,閃爍間擴散出了白色沖擊波(這是水汽凝結出的云華),以及那赤紅的火云。
十分鐘后,前方的觀察員抵達現場,確定炸點中心距離標記中心誤差不過三米,而爆炸對磚瓦建筑毀滅力的殺傷范圍達到了一百米。而藏在三米地道內的實驗種,被直接震死。
接下來將繼續試驗,這種遠距離、即時的打擊對動態集群的殺傷效果。
~
這種信息化模式是在效仿二十一世紀俄式低成本作戰體系。
第三次信息革命后,相對于美國出動的比“等重黃金還貴”轟炸機,投擲的流線外形的低阻彈頭(流線外殼的加工成本是很高的,是要上數控車床的。)
俄國人在用裝甲車和機槍占領高地,壓制周邊放空火力后,讓直升機吊著高阻炸彈懸吊在敵上方透支!(高阻炸彈是鋼桶焊接工藝,信息化戰爭前動輒地毯式轟炸,就能看出這類炸彈的低成本)
21世紀中東,美國人打了幾十枚低空隱蔽的戰斧巡航導彈。而另一邊俄國人用低精度的地形匹配,也打了幾十枚高空低成本巡航導彈,效果類似。至于價格那是網購無人機和業內專業航模的差價。
~
信息化裝備,可以是一流芯片,一流電控,一流的平臺集合出來的屠龍裝,也可以是用二流的東西整出來的殺豬裝。
武備的合理性取決于對手的水平,如果對手是擁有大國防空體系,并且高紀律,強執行力的正規軍。那么就不要僥幸一定要苛求裝備性能,否則被對方按照標準方法,就可以攔截百分之七八十。己方一時半會癱瘓不了對方防御體系,又被反擊火力打癱掉機場,航母等中樞,可就不是彈藥成本的問題了。
但是如果對手是,半封建的組織,裝備萬國牌。基本紀律沒有,只能用狂熱替代。那么大國直接上民用設備,利用工業國的設備體系自給和正規軍的組織優勢上去碾。
至于北邊的渝城算哪類?通過一年的試探,衛鏗確定北方的空中力量并不嚴密。
如果是嚴密的話,那么應當會安排戰備值班,在關鍵空域上時刻保持力量。但是渝城的空中體系是“神經質”的,受到刺激后會在一個區域保持大量飛行物。但是時間一長,反應烈度就會下降。
這證明了渝城的防御,是中心意識應激反應,而不是上下都有獨立意識按照紀律執行無漏錯的計劃。
所以啊,這樣的話就好辦了。
蟲群意識是什么都管,就如同控制自己身體一樣。但也正因為像控制身體一樣,如果沒有嚴格的自律態度,那反復刺激直至疲勞后,就會讓人承不住的。
而這,衛老爺熟悉:遙想自己上學的時候,開學興致勃勃定計劃,開學后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頭一天沒事晚上耍手機鐵定睡得晚,第二天賴床不起來。咳咳,那可真是,自由快意的青春啊。
因為“中人之姿”的自己體會過那樣的缺點,所以面對渝城輕車熟路。衛老爺針對性的開發了轟炸機,信息化交流殖裝座艙,以及地面導引武器。
~
演習的流程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