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我家境貧寒,尚且食不果腹,需要賣果子打獵補貼家用,實在,是養不起隨侍。小道長,還是另尋出路吧。”桓羽生憋出一個理由,希望能讓真滄知難而退。
“公子不用擔心!!我知道黃家和李家給了公子謝命銀子,公子很快就寬裕了。況且,我很能干的,絕對不白吃白住,不會讓公子為難的!!”
桓羽生惻隱之心大作,徹底沒法子了。
他將真滄帶回了家。
一路上,真滄和尋常孩子沒什么不同,看見蝴蝶會歡笑,看到小野貓會上前撫摸它們,見到路上乞討的老人會從身上掏出點銅板來施舍。
桓羽生原本心里的擔心,消下去不少。
罷了罷了,不管怎么說,也是小孩子,只要善于引導,應該——不至于長歪。
況且——看他這一路的表現,應該也是恩怨分明之人,對和他沒什么仇怨的路人,他倒也稱得上友善和氣。
之前,他對黃、李兩府出手狠辣,是因為那是害他家破人亡的元兇。
愛憎分明,也不失為可取。
——————————————————————————————————————
就這樣,桓羽生帶著真滄回家,和父母說明情況。
本來桓父桓母對于兒子帶回一張吃飯的嘴心里老大不樂意。
但是沒多久,黃、李兩府的謝禮就來了。
兩老口看著黃燦燦白花花的黃白之物,笑得合不攏嘴,對于真滄,也欣然接納了。
畢竟,家里有這么多錢了,有個使喚小廝干干家里的重活,才稱得上他們如今腰纏萬貫的身份。
——————————————————————————————————————
“那小道士干活還挺利索。”桓父透過窗戶,看著院子里真滄劈好的那些整整齊齊的柴火。
“嗯。他做的那些素齋也挺可口的。”桓母吃著碗里的豆腐干道:“這上清宮的素齋遠近聞名。這小道士看來是深得他們廚房的大師傅的真傳啊。”
“對啊。他來了咱家以后,這每天變著花樣的做。今天花卷,明天豆皮卷餅。比原來咱們只知道吃煮地瓜的的日子好多了。”
“這小道士,原來在上清宮,沒少干伺候人的活。那些個師兄、師父、師叔、師伯的啊,都得伺候。那那灑掃庭院,歸置屋子,洗衣做飯的活計,樣樣拿手,比起那大戶人家的小廝來啊,不差多少。”
“這虧著羽生有能耐,這一天的功夫,就賺了這許多金銀。才能養得起這種又會做體力活又會做精細活的仆役。”桓父想起那天兩府抬回來的金銀,萬分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