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人厲害!
因為一個人能讓三個性格迥異的人都喜歡,這人,肯定了不起。
蓉兒小姐姐看到朱見深的表情,對于自己的小主大驚小怪的樣子很是不屑,這才哪里到哪里,我家老爺當年什么人沒見過,他們都要來拜見的好不好……
呃,我家已經不是老爺了,而是小主了。
想到這里,蓉兒小姐姐嘆了一口氣,緩緩的說道:“按照官職來說,還有禮部右侍郎薛瑄,薛瑄字德溫,號敬軒,山西河津人,永樂十九年進士,繼曹端之后,在北方開創了“河東之學”,門徒遍及山西、河南、關隴一帶,蔚為大宗,其父在任時,在地方上任教三十余年,弟子無數,而敬軒先生瑄從宣德三年開始,陸續居官二十四年,大多執掌法紀,如監察御史、大理寺少卿和大理寺卿等。期間他嚴于律己,勤廉從政,剛直不阿,執法如山,被譽為“光明俊偉”的清官。”
朱見深聽到這里,也是一楞,又是一個和呂原一樣的老家伙,看樣子,還不好擺平。
這么看來,這事就不要辦了,主要是目標太多了,而且這些人任何一個都有可能出手,畢竟,自己能想到欺之以方,別人也一樣能辦!
不由的有些意興闌珊的擺擺手,緩緩的說道:“還有么?”
小姐姐一楞,正說的興起呢,你咋就沒興致了,這不是敗興么?
這種感覺就像是坐過山車,剛上去,結果,停電了。
心中一口悶氣出不了,也是,沒好氣的說道:“如果還有兩位,不過這兩位資歷都淺一些,名聲也不太大,比如彭時,正統十三年狀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次年即入閣參預機務,現在累官太常寺少卿兼侍讀,也算是可以晉級大學士的人。還有就是屬于稍微年輕一些的,比如岳正,翰林院修撰,乃是受陛下和太上皇都看重的后起之秀,曾經也夸贊過乃是館閣之才!”
說完之后,小姐姐就這么看著朱見深,沒有再說什么。
對牛彈琴啊!
這種人怎么混官場啊……
呃,不對啊,我小主是太子啊!
小姐姐蓉兒猶如被打敗一般,泄了氣,很是有幾分氣鼓鼓的樣子,顯得尤為可愛,但擺明了,這是瞎子點燈白費蠟,朱見深的心思根本就不在她身上,多少有些讓人唏噓!
朱見深卻是在陷入到沉思,正如老太師王直王老爺子說的那樣,其實這事不重要,重要的是景泰帝什么態度和什么樣的處理手段。
畢竟,自己不是親兒子!
而且人家叔叔還一直想要個自己親兒子的太子。
更別說他們倆只是政治盟友,說不定啥時候叔叔一翻臉,自己這個太子就又要被擼掉。還有比現在這個被彈劾的理由再好的借口嗎?
沒了啊!
畢竟,哪朝哪代不講究一個以孝治天下啊。
你一個小小的后輩,威逼叔祖轉了封地,這是大逆不道啊。
更何況分封制還是太祖高皇帝定下的百年大計,這叫國策啊!
這就像是后世的計劃生育,雖然當初是因為說溫飽問題,但事實上你政府公布的消息來說,沒幾年就解決了溫飽問題,但是這個玩意兒的政策卻還在執行,而且越執行越嚴,最后甚至能鬧出人命來,為啥?
如果說我們不去惡意的揣測那些做出這個政策的領導們大多都是某些民族,而且某五十五個民族在計劃生育的時候還有有待特殊政策,以及高考加分等等以外,我們只能說原因在于決定下來的這玩意兒叫國策。
國策就是不論對錯,想改變,很難。
沒有切膚之痛,誰也不會承認錯誤的,就算是改,那也不承認自己做錯了。
但是數據不會說謊。
所以,現在的大明朝單純從藩王宗親的供奉上,還看不出來什么困窘,別說到了天啟崇禎年間,就算是到了萬歷年間,大家也能看出藩王宗親供奉的弊端,但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