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已經明牌了嗎?
為什么我出三帶一地主卻不要呢?
憋著四個二炸我呢?
薩達特的目光死死盯著西奈半島的地圖,從蘇伊士運河開始,一路向東掃過西奈半島,直到耶路撒冷,都沒有想明白。
忽然想起,李奎勇的話——
穩住,能贏!
嘬了一口煙斗,轉過身來淡淡的道:
“讓防空導彈陣地做好準備,以色列空軍的報復應該很快就要到了,頂住第一波,盡快渡河!”
三人相視一眼,齊聲道:
“是,總統閣下!”
立即滾去部署,心里的想法都差不多,怎么一開戰薩達特總統就跟換了個人似的?
薩達特又轉過身,眼睛盯著地圖。
但他心思已經飛到那份已經化為灰燼的文件上了……
到底是佯裝不知,還是占個小便宜呢?
按照情報部門的數據,以色列空軍目前并沒有壓倒性的優勢:
127架F-4E戰斗機、162架A-4E攻擊機、35架幻影IIIC戰斗機,40架幼獅戰斗機和15架超級神秘戰斗轟炸機。
這就是全部家底了!
反觀埃及空軍,現有4架米格-23MS戰斗機、210架米格-21MF戰斗機、100架米格-17戰斗機、80架蘇-7B攻擊機、5架伊爾-28和25架圖-16轟炸機。
裝備方面擁有巨大優勢,但飛行員就……
不提也罷!
薩達特煩躁的揮揮手,扇開眼前的煙幕,心思透過地圖,一路往蘇伊士運河上空飄來……
這個時候,埃及第二、第三軍團的舟橋部隊已經開始在運河上架設浮橋了,八千人的先遣部隊為他們提供了安全的工作空間。
巴列夫防線已經廢了!
這個“以色列長城”來源于第三次中東戰爭之后曠日持久的“消耗戰”。
在此期間,以軍前線部隊因為沒有永備工事,在遭到運河西岸埃及炮兵炮擊時,躲無可躲,非常容易受到傷害,而且在野戰工事中長期堅守,部隊的吃、住都成問題,這些非戰斗因素嚴重影響了部隊的戰斗力。
因此,時任以色列參謀長的巴列夫中將,提出在運河東岸修建一系列的永備工事,同時為了解除埃及軍隊經常性的小分隊渡河騷擾之困,巧妙的提出用推土機推出一道沙堤,其后配備堡壘,有效的遏止了埃及軍隊派出小分隊渡河到東岸的騷擾行動。
耗資2億多美元后,在長達175公里的運河邊上,以軍修建了27個堡壘群,但是密度太低、人員配備太少,平均6公里才有一個堡壘群。
其中最大的堡壘群駐軍不過一百來人,編有一兩個坦克排,3-6輛坦克,由一個上尉指揮,小的堡壘,駐扎十來個人,僅有輕武器配置,甚至不配軍官,由軍士指揮。
到了1973年,部分堡壘甚至已經被以軍放棄并填埋沙土,僅僅是每天例行巡邏時候到地頭上裝模作樣的擺擺姿勢,朝對面的埃及士兵瞪眼睛:
“你瞅啥?”
對面回答:
“瞅你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