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4“鬼怪”是雙座雙發的全天候遠程超音速防空截擊機,在整個六十年代,以及七十年的初,它們都是當之無愧的空中霸王!
超越時代的雷達和航電設備,動力十足的雙發引擎,讓“鬼怪”成為第二代戰斗機的杰出代表,體積龐大速度高,各方面的性能也比較均衡,不僅可以超視距格斗,對地攻擊能力也相當兇悍。
米格-23設計初的假想敵,就是這位大爺!
不可否認,“鬼怪”F-4戰斗機是極其優秀的,但它也有致命的缺陷。
“鬼怪”的設計以這樣一種預期為基礎:
20世紀60年代的空中戰斗將是中遠程導彈的對決,交戰雙方看不到彼此。
在五十年代就提出如此超前的空戰理念,絕對是劃時代的,正因如此“鬼怪”擁有碾壓同時期所有戰斗機的優秀航電和雷達系統,以便于它在“超視距”空戰時能夠準確捕捉目標。
不幸的是,“麻雀”雷達制導導彈等早期導彈拉胯了。
“鬼怪”能夠提前發現敵機,卻不能在發現的一瞬間按下導彈發射按鈕,還得繼續靠近到20公里左右,然后發射“麻雀”,之后是漫長的雷達照射,直至擊中目標。
對面是戰斗機啊,不是風箏!
它不會翻滾規避到“鬼怪”的雷達盲區嗎?
就算“麻雀”飛得足夠快,“風箏”沒跑掉,可在提供雷達照射的這十幾秒內,“鬼怪”就像個牽線木偶一樣,必須得墜在導彈屁股后面提供制導,否則“麻雀”就會失去目標掉下去……
在空戰中,保持平飛十幾秒,簡直就是躺平挨揍的體位,對面如果是飛行編隊,其他飛機早就沖過來捉住“鬼怪”的屁股,飽以老拳了!
這意味著“鬼怪”一旦進入格斗狀態,“超視距空戰”就是個笑話了,它不得不與更小、更敏捷的米格戰斗機進行近距離短兵相接的格斗,但它龐大的體型,超重的機身導致轉彎半徑過大、大迎角機動性能欠佳等缺地會在此時暴露無遺……
美國空軍始終不太喜歡它,嘲諷它是“俯沖的犀牛”,但在中東和越南,“鬼怪”的戰績相當優渥,這與雙方飛行員的技術參差有關,也與難產的米格-23的遲到有關。
事實上,以色列這72架“鬼怪”除了要完成對地轟炸的任務以外,所有人還卯足了勁兒,準備干掉埃及空軍那該死的101飛行中隊!
米格-23,不怕的!
E-2B預警機有兩百公里的探測距離,米格-23只要一探頭,就會被發現,“鬼怪”完全能夠有心算無心,兩類飛機升限相同,“鬼怪”的極限速度達到了2.23馬赫,并不比“鞭笞者”的2.35馬赫慢多少,況且他們有足足72架……
躊躇滿志的“鬼怪”編隊開始按次序轟炸埃及的軍用機場,龐大的機身提供了驚人的九個武器外掛架,其中尾部和機翼的六個掛架都可以掛一枚“麻雀”空空導彈或兩枚“響尾蛇”空空導彈,還可以掛三彈彈射炸彈架,最大外掛重量達到了6042千克!
相比之下,米格-23最多只能掛不超過2000千克的炸彈,或五枚導彈。
換言之,一架“鬼怪”的載彈量相當于三架“鞭笞者”,如果全部掛載“響尾蛇”,甚至相當于4架“鞭笞者”,當然那是不可能的。
“麻雀”雖然很菜,卻也比“響尾蛇”牛逼多了,起碼它可以在20公里外發動進攻,而“響尾蛇”必須要接近到7公里,那就是自曝其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