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京城大戰之后,林清羽等人在局勢穩定之后便各自離去。
寧采臣則在尚書傅天仇和一眾幸存的文武百官協助之下一點點的對這個脫身于前大離的新朝進行建設和改造。
原本由于慈航普度,大離雖然勉強維持,但卻是奸佞,妖邪當道,全國各地基本上屬于一片混亂。
而當寧采臣接受李乾傳位,立下大夏之后,并未當即傳達命令于各方,而是快速掌控了原本忠于大離的資源和勢力。
從離都,也就是如今的夏都一點點向周邊的城市滲透,雖然其中有些波折,但寧采臣也不是孤立無援。
不過花費了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基本上收復了全國的一些主要城市,至于偏遠地區,實在是有心無力,故而也只能先行消化當前掌控的部分。
其后便是推行一系列仁政良策以安民心,并請托大戰之后成功進入玉液期的一葉子幫忙,滋養地氣,有利農桑的符箓下發全國意圖讓民間迅速恢復生機。
這些符箓本不是很困難的東西,但寧采臣如今無法施展道法,只能拜托一葉子。好在對于這些低階符箓如今玉液期的一葉子可以說是毫無負擔,哪怕數量有些大,也不過關起門了幾個月的時間就制作完成了。
雖然二人私交甚好,但幫了這么個大忙寧采臣卻也算是欠下了人情。
如此行事,寧采臣這個大夏國主倒是很輕易的收攏了一波民心,特別是當第一次收成收上來之后,寧采臣的仁慈已經算是漸漸地深入民心了。
見此,寧采臣和當朝的文武百官皆是士氣大振,愈發的發憤圖強。
寧采臣不必說,雖然坐了這個位子就要擔起責任,但其到底還是想盡早退位去修行了。
故而,在文武百官眼中這位新任的國主雖然出身并不是頂好的但卻也是日夜殫精竭慮,一心為國,鞠躬盡瘁的模樣。
豈不知,寧采臣雖然不能動用道法但筑基后期的身體條件卻也甩凡人不知多少,就算高負荷的處理國政對其也是沒什么壓力的。
這在官員們和百姓之中卻能夠狂刷一波好感,讓其聲望更進一步得到了積累。無意之中倒讓大夏的民心更加凝聚了一些,此事于寧采臣來說不過是無心插柳罷了。
在大夏建立兩年之后,國內的整體局勢都算是平穩了下來,百姓們的生活亦是得到了不少的改善。
雖然國家的版圖相對于前大離來說可能少上一些,但卻生機蘊藏,只待時間積累,就可以超越前朝。
更讓寧采臣欣喜的是自己的母親終于有孕,于四十五歲的“高齡”為自己父親再度懷上了一個男胎。
對于一心向道的寧采臣來說這無異于驚天喜訊,故而大赦天下減免了三年之內的賦稅,反正有當年國師府和一些貪官污吏那里抄家得來的財務,就算再免幾年于現在的大夏也是毫無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