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者的實力,往往包含幾種因素。
境界毫無疑問是頭等要素,是武者實力的主要根基,沒有了境界做支撐,空談實力,無異于沙上筑城。
但只說境界,不及其余,同樣也是錯謬。
若是如此,大家只需要站出來亮一亮段位,這世上也就沒有那么多紛爭了。
除了最初始的境界之外,往小了說,武者的實力還包括經驗、技巧。
往大了說,便要說到神通和秘術了。
神通最是難得,半是源自血脈,半是得于天授。
一萬個武者當中,也未必能找出一個身具神通的人來,可謂萬中無一。
相對神通,秘術就要普及了許多。
但凡是有傳承的武者,尤其是宗門弟子,多半都會有秘術傍身。
方順的這門秘術,卻是與武道意志有關。
在武者的對戰中,若是實力相當,武道意志往往就是壓垮對方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武道意志運使起來,往往過于粗糙,不像武技那般精妙,且有跡可循。
如此便誕生了武道意志類的秘術。
此類秘術五花八門,由傳承而定。
方順的這門秘術,卻是將武道意志化為音嘯,專門震蕩對方的神魂。
只可惜,他學藝不精……
剛才這一擊,過于匆忙,沒能將音嘯凝成一線,反倒是擴散開來,波及到了旁觀的眾人。
也因此引來罵聲一片。
其實,這也是秘術不及神通的原因之所在了。
神通一是源于血脈,二是得自天授,使來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而且隨心而動,無須蓄勢。
而秘術,單從效果上看,其實未必就遜色于神通。
但可惜的是,秘術乃是人為總結出來的技巧。
不僅需要自發的啟動,而且還需要長時間的蓄勢。
拿方順此時所用的秘術來說,看似由心而發,不過眨眼的時間。
其實早在半月前,他使用過一次秘術后,就已經開始第二次蓄勢。
直至剛才使出,其蓄勢過程也不過才剛剛過半,遠還未至巔峰之時。
這便是秘術的弊端了。
一是蓄勢時間過長,往往需要數日乃至數月的時間,才能完成整個蓄勢過程。
其次是蓄勢圓滿后,若是長時間不用,須得自行散去,否則便會傷及自身。
如此,便又是新一輪的蓄勢。
方順這樣的其實還不算夸張,據說有些頂級秘術,甚至需要數年的時間,才能完成一次蓄勢。
當然,這樣的秘術威力也是極大,被很多宗門視為禁術,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是絕不會用出的。
……
趙空烈一刀劈出,卻是出乎眾人意料……
只聽‘鐺’的一聲脆響,方順竟是如斷線的風箏般,倒飛出五六丈遠!
趙空烈見狀,也未去追,站等著對方從地上爬起。
這時他才感覺到,剛才仿佛有一陣惡風吹進了識海,攪起了些微的波瀾。
這就是秘術么?
看起來不過如此……
他站在那里,猶自回味。
這惡風剛入識海時,兇威赫赫,呼嘯旋轉,似乎下一刻就要化為龍卷之勢。
可惜,趙空烈的識海歷經魔念和魔頭的侵襲后,此時早已固化成景。
但見惡風襲來,識海天地微微一震,自有一股和煦暖風生出,卻是以柔克剛,輕松就將這惡風消弭與無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