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底,北方的思想還放不開,有著各種各樣的顧慮,為什么說九二年老人家的南巡,是改革開放歷史上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呢,就是徹底解放了思想,告訴所有人,改革是大勢所趨,從那時開始,社會上的主流思想才從保守轉變到開放,國家的經濟才徹底飛了起來。
“林總,工行不貸,我們還去哪一家?”宋春濤詢問。
“當然是誰家想賺錢去誰家了,走,去找農行。”
在九十年代,要說那國有哪家銀行最慘,無疑是農行了。
工行面對商業企業,而八九十年代,乃至新世紀伊始正是國家商業發展最快的時期,這段時間里國家也從原來的原材料出口國變成了外貿出口國,直至世界最大貿易國,工行賺的盆滿缽滿,三十年后更是成為世界五百強中第一大銀行。
建行差一點,但在國家飛速發展中也是突飛猛進,為國家成為“基建狂魔”立下頭功。
可再看農行,那就悲催了,國家大量的資金都投到了工商業和基礎建設,留給農業方面的錢少之又少。
農業不重要嗎?當然不是,恰恰相反,農業被稱為第一產業,是工業和商業的基礎,連飯都吃不飽還搞什么工商業,都是扯淡。
但在九十年代,農業資金投入卻又最少,農民們的生活也很苦,農業的價值更多的是反哺到了其他產業,以保障城鎮化和工業化建設。
很多人并不知道,就在九十年代,大量的國外糧食企業,趁著國家無力重視農業之時趁虛而入,如孟山都這類的跨國公司利用強大的技術優勢在很短時間內就占領了國內種子市場。
他們的種子耐旱、抗蟲又多產,種下去收成比國產種子多產兩成以上,看上去很好吧,其實不然。
進口的種子只能種一次,來年再想種還得買新種,幾年下來,國內的種子企業全部被人家干死,糧食直接就被這些跨國公司控制在手中,做到這一步,一個國家的命脈也就不掌握在自己手中了。
世界上有很多國家看似繁花似錦,實際命脈都被西方跨國公司控制。
例如巴西和墨西哥這些國家,在九十年代人均收入就突破五千米元,進入中等發達國家行列,似乎前途無量,可他們不知道,自己早就成了西方國家資本的韭菜地,隨時會被收割。
這些國家的農業和工業都被跨國公司控制,特別是農業,完全由孟山都、杜邦等幾家公司牢牢掌控,人家不跟你講仁義道德,想吃飯嗎?好,乖太聽話,要是不聽話,沒得說,你們都得被餓死。
林云前世,那位被稱為當代神農的袁老為什么如此受國人愛戴?就是因為他的雜交水稻解決了全國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讓國人擺脫了饑餓危機,從此不再受糧食的困擾,不再被西方跨國公司拿捏,如此功績,怎么評價也不為過。
在九十年代,國家的糧食戰略還沒提升到足夠的高度,倒不是說國家不重視糧食,主要是還不知道國外糧食企業是多么的卑鄙如孟山都這類的企業進入國內時還大受歡迎,甚至連國家電視臺都為其打廣告。
農業如此困境,農行也好不到哪去,農民們不敢貸款,即便貸出去的錢,大部分也成了壞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