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聊的都是家長里短,但能聽出來,話里話外充滿了自豪,他們也的確有自豪的底氣。
如今沈城城鎮職工工資不過兩千塊錢左右,平均月工資不到二百元,可金龍公司的職工,最低工資也有三百五十多塊錢,最高工資超過了六百,別說在沈城,就是放到盛海或首都這種大城市,也是妥妥的高薪階層。
“王哥,聽說咱們公司要搬家了?說是去什么………什么開發區,離咱們這遠嗎?”年輕人詢問道。
對方想了想道:“是要搬家了,畢竟現在廠區太小,根本不夠大,再進一條生產線都沒處放,這個開發區不是區………不對,也不是不是區,是個地方,就距離鐵河區不遠,順著河東大街一直往西南走,原來那邊都是農田,前兩年給鏟平了,變成了工廠。”
“哦,那就好,要是太遠,我也不方便呀!”年輕人放下心來。
………………………………………
林云眾人正在開會,到年底了,雖然公司開業就三個月時間,那也得總結一下,看看成績,找找問題。
林云看著公司的各項數據,總銷量是一百一十萬袋方便面,營收一百三十萬元,利潤達到四十六萬元,純利是三十五萬元。
三個月純利三十五萬元,一個月十二萬,這收益非常高,不過大家都沒什么激動表情,反而都在思考明年的計劃。
誰都知道,這三個月只就是一個前奏,明年才最關鍵,任務也最重,畢竟明年的計劃是要達到年產一億袋,產能至少得擴大二十多倍,不說生產線,就是資金壓力也不是常人想象。
按照林學東的想法,公司不用這么急著發展,每月銷量三十多萬袋已經差不多了,發展個一年兩年再進新設備也可以。
其實所有人都感覺林云太著急了,就跟火燒屁股一般,換成別人,三個月時間能干什么?
當初林學東承包龍口面粉廠,光是貸款和購買設備這兩個工作就花了兩個多月時間,現在呢,在林云火燒屁股一樣的工作速度下,三個月時間金龍食品有限公司儼然成了一家明星企業,連市長都親自來調研。
林云當然不能自滿,他知道金龍公司還差的遠呢。
像父親所說的維持現狀一年兩年?開玩笑,別說兩年,就是一年時間,到時候魏英州的康師傅,不對,這一世康師傅改名姓林了,魏英州得換名字。
如果像前世那樣,此時魏英州已經著手籌建自己的方便面企業了,至多在給他半年時間,他的品牌就會誕生。
林云比不過魏英州,林云是白手起家,至多靠著在深市講課賺的一百多萬起家,但魏英州不同,他背后是灣灣省的頂新集團,幾千萬還是能拿的出手。
產品都差不多,就看誰的推廣力度大,幾千萬下去,市場瞬間就得讓他占領,到那時,金龍公司就前功盡棄,至多變成一個立足沈城市的地區級企業,可未來在頂新和統一兩家大公司面前還是逃不了被干掉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