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們以前看的都是革命電影,這種電影總是充滿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宣揚的是斗爭精神和對帝國主義的仇恨,很少抒發人的自我情懷,感情戲更是沒有。
改革開放后,西方的流行文化通過各種影視作品涌進國內,國外那種宣揚自我意識的潮流沖刷著國人的思想,這是好事,人嘛,對金錢,愛情以及其他方面的需求是無法抑制的,只是傳統思想中,很多需求都是以隱晦的形勢表達出來,沒有國外那么明顯和張揚,現在看到屏幕上有情侶公然接吻,當然覺得很別扭。
“這兩人,竟然這樣!”徐慧對張導演和鞏麗的舉動有些恥辱。
“這有什么?國外的電影比這尺度還大呢!”林云表示小意思。
“怎么?你還看過國外的電影?”徐慧趴在林云耳邊問道。
林云聳了聳肩不置可否,難道自己告訴對方看過最大尺度的島國電影?說了對方也不明白。
“哼,你就吹牛吧。”徐慧撇了撇嘴。
繼續看電影,然后張導演就被封到了泥土中,一轉眼到了民國時期,那時天下大亂,處處軍閥割據,百姓民不聊生,張導演扮演的這位兩千年前的人物在這個時代格格不入,出了不少笑話,情節讓人捧腹,徐慧和其他觀眾不時發出大笑。
你還真別說,這電影真有點網絡小說的套路,穿越后利用時代認知的不同形成強烈的沖突,比如張導演面對汽車駛來驚慌失措;想捅破窗戶偷看屋中,結果一指頭插在玻璃上;還有聽到評書里有個五毒真人,于是張導演拔出劍來要和對方決斗。
以上橋段都很有趣,看的觀眾們哈哈大笑。
當然,這部電影不僅僅只有這些有趣的段落,核心內容還是張導演扮演的人物對愛情的追求。
張導演扮演的將軍第一段感情充滿了悲壯,兩人雖然情投意合,可終究成為了大時代洪流下的一朵浪花。
來到民國后,鞏麗化為一位演員,非常虛榮,一心想成名,可惜陷入到了一場陰謀中,最后慘死張導演的懷里,臨死前似乎想起了前世的記憶,可最終也是無可奈何。
電影最后的鏡頭是張導演在新時代成為了兵馬俑的管理員,一天正在修復兵馬俑,突然抬頭,看到了一位島國友人來此參觀,兩人四目相對,張導演心頭一動,這不是自己魂牽夢繞的愛人嗎?對方卻只是對他點了點頭,微微一笑,電影到此結束。
徐慧看完這部電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張導演扮演的角色除了相貌不咋地外,其他方面堪稱完美,結果就撩動了徐慧那顆心。
小姑娘嘛,總向往完美的愛情,而且容易上頭,特別是當一對愛人總是不能白頭偕老時,不免讓人意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