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國家提出的戰略是引進,吸收和仿制,通過市場換技術,看似不錯,實際上卻是不那么簡單,我個人認為,簡單的制造業可以用這種方式,但關鍵的制造業,這條路非常難走,我甚至覺得會失敗!”
錢思長先是一愣,然后又一皺眉頭,林云提到的這個問題很出乎他的意料。
做為國家的著名經濟學家,錢思長對國家現行的各種政策了如指掌,林云提到的制造行業發展是當下國家非常重視的一個大問題。
建國之初,國家就提出了要建設一個工業現代化強國的目標,當時認為要實現這個目標的標準就是鋼鐵、煤炭以及電力的產量,所以就有全國大煉鋼鐵的盛況,可是后來發現這不對勁,工業化強國并非是用鋼鐵產量來衡量。
改革開放后,當國門打開,國家發現西方發達國家的制造能力已經遠遠超過自己,兩者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自家的制造能力跟人家一比,就像是小孩子過家家一般幼稚可笑,當時國家就慌了。
舉個例子,八六年西德的大眾公司進入國內,與盛海合作成立上汽公司,雙方共同合作開發桑塔納汽車。
結果盛海方面瞬間抓瞎,因為整輛汽車,國內連一個最簡單的零部件都造不出來,只能把大眾車的生產線運到國內,由國內工人進行組裝,即便這樣,國內的工人都無法完全自主安裝,兩者的水平差距可想而知有多么巨大。
這下讓國家的高層認識到了差距,于是就提出了用市場換技術的戰略方針,引入先進國外技術,利用國內廣闊的市場潛力與對方開展合作,在通過合作掌握對方的技術,進而提升自己的制造水平。
錢思長知道這個政策,但他沒想到林云竟然也知道,讓他很意外,可對方卻又對這個政策便是了質疑,為什么?
“林云,你怎么知道國家的這個政策?”錢思長直接詢問。
林云笑了笑回答:“報紙上看到的,現在國外所有汽車企業進入國內都要與本地成立合資公司,比如上汽公司,北汽公司等等,這些都表明國家的態度,進來可以,倒是必須要以合作方式,這已經說明了國家的戰略方針。”
錢思長很是驚訝:“你能看到這一點非常了不起,但為什么又說這種政策不會達到效果呢?要知道現在桑塔納汽車已經實現百分之五十的國產化率,效果非常明顯,這又怎么說?”
林云回答道:“錢老說得極是,其實上我覺得再過兩三年,桑塔納汽車的國產化率會達到百分之八十左右。”
錢思長馬上說道:“對,這是國家對合資公司給出的條件,必須要實現國產化率百分之八十,而且上汽公司要在九五年之前完成這個目標,現在看來沒有問題。”
林云點頭接過話題:“但是咱們國家想要得到的可不是這百分之八十的自主技術,而是要得到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后者才是真正的核心技術呀!
沒錯,我們現在可以實現百分之五十的國產化率,這部分都是非常容易的部分,比如汽車的鈑金、輪轂以及內飾部分,當然,能完成這部分的自有化率對國家的制造水平也是極大的提升,可我們想的到的是核心技術,什么是核心技術?
以汽車工業來說,就是發動機、變速箱這些核心零部件的制造工業,這就不是能通過簡單的市場換技術的方法能夠的到,因為西方國家不是傻子,他們知道這些技術是國之利器,斷不會拿出來。”
“原來是這樣!”錢思長聽明白了林云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