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云當然不能說是魏英州的頂益公司,但他可以想象到,這家灣灣省的公司現在必定是在馬不停蹄的做著準備,現在是八月份,即便是在前世,頂益公司也是在八月份正式成立,十月份“康師傅”方便面便登場了。
這一世林云的金龍公司搶了先機,對方注定會加速建廠加速生產,或許他們的產品已經準備登錄市場了,只是林云還不知道而已。
所以頂益公司才是金龍公司的真正對手,還有后知后覺的統一公司,至于說雙峰廠,那就是制造些麻煩罷了,順手可滅。
宋春濤、杜滿囤等人經常聽到林云說一些“危言聳聽”的話,什么要不斷擴張,寧肯貸款也得擴張。
其實宋春濤,包括林云的父親都認為企業要穩扎穩打,先鞏固沈城,然后專注遼北,在深耕東三省,把這些地方做好了再向南發展,可林云偏不,腿上就像栓上了火箭,沈城剛發展起來就設立遼北總代理商,向其他兩省發展,與此同時在首都、盛海以及中南部大城市都設立了經銷商。
這是遍地開花的套路,看著似乎很好,但宋春濤等人總覺得根基不穩,可也沒辦法,林云告訴他們必須這么做,似乎后面有餓狼在追趕。
有狼嗎?大家向后一看,別說是狼,就是條狗也沒有呀,前后左右都沒一個能與金龍公司一戰的企業,你害怕什么?
這就是企業發展思路上的問題了,如果把林云換成旁人,宋春濤恐怕要提出自己的意見,他覺得這么擴張很可能會出現根基不穩的危險。
沈城倒好說,現在這座城市已經被金龍公司拿下,其他任何同價位的方便面品牌完全無法和康師傅相抗衡。
但遼北省還不夠,雖然一家獨大,可市場占有率還不夠,仍然有巨大潛力,只要有更多的貨,相信可以在一半年左右的時間就把遼北省全部占領,然后再是東三省,再然后才是向南發展。
但在金龍公司,林云說的算,宋春濤還是選擇相信林云,說是盲從也好,迷信也罷,總之林云對金龍公司的貢獻別人根本就沒法比,如果沒有林云,現在的金龍公司恐怕還是一家小作坊,別說年產七千萬袋了,年產七十萬袋都做不到。
大家都不知道林云口中所說的敵人到底是誰,不過顯然不是雙峰廠,林云的辦法很簡單,提高對臨州市的供貨量,即日起提升四倍,達到月產四十萬袋,這個產能已經是雙峰廠在臨州市產能的三分之一左右。
四十萬只是兩套生產線下的供應量,要知道小森會社的第三套生產線就要來了,一旦這套生產線投產,金龍公司的產能就能實現年產一億袋,那時臨州市的供貨量就直接提升到月產六十萬袋,年銷售七百萬袋的水平。
這個銷量,基本上就可以和雙峰方便面分庭抗禮,再加上金龍公司返點促銷,打銷售渠道這張牌,這一招才是要命的招式。
返點給經銷商相當于打價格戰,因為金龍公司利潤率高,損失三個百分點也一樣賺錢,可雙峰廠不行,利潤率原本就低,每一個利潤點都至關重要。
雙峰新出的產品跟康師傅方便面一個價錢,比原來的面便宜一毛,這一招原本就是不得已而為之,不是為了打敗金龍,只是求能守住大本營。
現在康師傅返點給經銷商,直接在經銷商身上下手,雙峰必須得跟進,但那樣就會收入大減。
要是不跟進,那經銷商會去進康師傅方便面,別看之前雙峰還通過經銷商打壓康師傅的招式,那是因為康師傅銷量不夠,現在增加訂單,已經沒用了。
這一招對雙峰可謂是狠辣至極,幾乎沒法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