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龍公司成了沈城改革開放標桿企業,各種榮譽也來了,林云的父親林學東是沈城協商組織的委員,宋春濤更是代表,徐慧則是青年聯合會的委員………林云之所以沒有這些頭銜不是因為他低調,實在是年紀不到十八歲,達不到要求。
好吧,即使林云到十八歲了也不想弄這些頭銜,主要是太累,每年定期要開會,還要制定方案等等,太麻煩,可沒有用,只要他到十八歲,這些榮譽都得一股腦的落在頭上,不想要都不好使。
總公司不用操心,一切步入正軌,按照各項規章制度就能運轉,臨州市那邊也差不多,員工多是雙峰廠的人,生產技術方面根本就不用操心,唯一擔心的就是熟人容易拉幫結派,對管理不利,那就要看周華強的本事了。
周華強這位總經理上任后就大刀闊斧改革,按照總公司實行制度改革,建立績效機制,賞罰分明。
其實一家企業管理層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實現員工們的公平,做的多賺的多,做的少賺的少,公平制度一旦建立就能解決內部的種種問題,之前雙峰廠管理混亂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獎懲機制,其實國有企業普遍如此,結果造成員工們人浮于事的現象,生產效率低下。
當然,獎懲機制能否能夠實行的關鍵還是效益,效益不好,企業沒錢,獎勵落實不了,工人們自然不會賣命干。
現在臨州市分公司不缺錢,總公司注入了三百萬的資金,然后又進口了一套島國生產線,企業立刻運轉起來,再加上大碗面的暢銷,重回當年雙峰廠最輝煌時代已經不遠。
有了資金就有了底氣,周華強堅持“鐵腕”管理,一個月內就肅清了員工們懶惰的習慣,甚至不惜得罪人,懲罰了兩個老資格的工人,殺雞儆猴,所有人都規規矩矩。
也是,這些員工如今已經不是原來的國有職工,是私企員工,雖然林云不愿意開除自己員工,但真的開除也沒什么,私人企業就是這樣,在遵守勞動法的前提上開除員工屬于正當權利。
我給你更高的工資不是讓你來養老的,是來創造更多剩余價值的………。
好吧,這是資本家的言論,說出來難聽,但這就是事實。
如今的周華強已經站在了林云一方,他的責任是帶領企業更快發展,是讓企業為更多的員工開更多的工資,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去勞心費力和一幫老油子們扯淡。
林云賦予了周華強權利,讓他可以盡情施展自己的抱負,甚至讓第一批大碗面給了他,周華強也不負眾望,看樣子完全能夠勝任起這份重擔,甚至都用不著林云這些人操心。
能夠自己解決問題,不讓領導操心,這樣的下屬當然最受歡迎,特別是受林云歡迎,反正不讓他操心那就是最好。
“林云,最近小森河田說要來看看咱們。”林芳怡說到了那位一直為金龍公司提供生產線的島國友人。
“小森呀,我都快一年沒見到他了,行,這次他也應該來見見咱們了。”
說起來小森河田的小森會社也是幸運,島國經濟危機讓大量制造業破產,特別是那些小公司,市場萎縮,缺乏資金,不死才怪。
好在小森河田遇到了林云,也遇到了飛速發展的金龍公司,短短一年就從他那里購置了四套年產三千萬袋的生產線,這四套生產線相當于小森會社以前十年的銷售總量,不僅讓小森會社活了下來,還活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