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百姓的要求很低,但凡能夠讓他們吃得飽飯,誰會閑著沒事去造反
“祖神是要于此時傳下神道,牢牢的掌控住人族的信仰,以此來杜絕其余勢力借助信仰之力制造麻煩的可能”蒼似有所悟,說出了自己的理解。
“就是如此。”
姜塵點了點頭,認可了蒼的言論。信仰這種東西就和輿論一樣,你不主動占領,就會被敵人占領。而信仰這種東西,非常的重要。
就像黃角的黃天道,不過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就煽動了民心,攪得天下大亂。
“城隍體系尚有不足之處,他只能顧及到城中百姓,無法顧及到城外的農莊。所以我要重整山神水神土地體系,將其納入神道體系。”
“凡山必有山神,凡水必有水神,凡人居之地必有土地。如此,九州百姓無不在神明的庇護之下,非但可以保證年年風調雨順,更是可以蕩盡妖邪。”
姜塵的想法很多,他不僅要在九州鋪設城隍體系,還要將山神土地體系納入神道之中。
山神水神土地,這都是天庭冊封的,以前姜塵沒有號令他們的權力。可如今,他已經是紫微大帝了,那三界內外,一應眾神,風雨雷電,山神土地,陰神鬼神,無不歸于他管轄。
所以,姜塵將山神水神土地納入神道體系,也不用擔心會得罪玉帝,因為這本身就在他的權柄范圍之中。
收回自己的權利,何錯之有玉帝不高興,那就說明,玉帝想要與姜塵為敵。不然,他何至于貪戀姜塵的權柄不放
“確實,城隍之責在于庇護一城,他的根基也在城中,輕易不得離開。這對城中百姓來說是好事,畢竟城隍不動,妖魔鬼怪便不敢入城。”
“可城隍不能離開城池,對城外的百姓來說就有些不利了。那些妖魔鬼怪無法襲擊城內的百姓,就只能把目標放在城外的百姓身上了。”
“這就等于把城內百姓的風險,全部轉移到城外百姓的身上,對他們很不公平。同樣是人,城外的鄉下人,為何要低城里人一等”
“以山神水神土地代替城隍,用來保護城外百姓,確實是一個好方法。”
“如此一來,城內有城隍鎮守,城外有山神土地鎮守,人族方能稱得上是萬無一失。”
蒼在一旁說出了自己的見解,城隍體系的優點很明顯,可缺點同樣明顯,受制于一城,難以離開。
說白了,還是取舍問題。
城內百姓眾多,且都集中在一地。城外百姓雖然也不少,但太過于分散了,不利于保護。所以,就讓實力強的城隍坐鎮一城,而實力偏弱的山神土地水神,守護一村。
神道的力量就這么簡單,信徒越多力量越強,城中百姓多,所以城隍的實力強,村里的百姓少,所以山神土地的實力不強。
“這次于九州鋪設城隍之道,順便也將南瞻部洲、北俱蘆洲、西牛賀州山地納入洪荒神域的范圍之中。”
“這樣的話,洪荒神域差不多也演化至極限了,蒼山已經不足以承載它,需要將其挪移至不周山舊址。”
姜塵鋪設城隍之道的另一個目的,就在于此了,使得洪荒神域進一步完善,為之后重塑洪荒天地做準備。
“如今大亂已起,為防止百姓死于戰亂之中,城隍體系也該早日鋪開才是。”
想到這里,姜塵朝蒼說道“蒼山我已經看過了,現在我要返回九州了,你處理好蒼洲的事,可以去九州看看,體悟人間百態。”
說完,姜塵的身影就消失在了原地,已經回到了九州。
大漢朝雄踞九州,除皇都之外,有大城九座,中城上百,小城數萬,以及無數村鎮。
皇都與大城還好,有大量的武道強者坐鎮,想亂也亂不起來。中城之中,有本地世家守護,縱然有亂子發生,也會很快的被鎮壓。
可那些小城以及村鎮,可就慘了。尤其是鄉下的村鎮,時不時的就有百姓遇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