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這次手術直播過程中,趙培儒的表現尤其優秀。聽說,鄒斌院士、陳永銘等多位院士,都在公開場合夸贊過他。”
實際上,豈止是公開場合那幾位老院士,都親自來過全國醫學會,不止一次的當面夸贊過趙培儒。
現在領導們的心里,實際上,看重趙培儒這個人,遠重于看重“手術直播”這種方式。
方式,就只是一種方式而已,關鍵還得有趙培儒這種能坐得住鎮的醫生,才能把方式搞好。
歸根結底,一切方式背后的本質支撐,還得是人才。
山省,某區縣縣級人民醫院。
普外科的醫生辦公室里,幾名醫生,剛拿到了一例本院病人的出院數據。
這份數據中,包含病人從手術后,到出院的這七天時間里,所有康復指標變化趨勢。
“空腸回輸技術,果然好用啊”
“趙培儒老師誠不欺我啊”
眾多醫生,都興奮的不行。
“能讓病人的住院時間,從兩周縮短到一周,這簡直就是神技啊”
“病人和病人家屬,臨出院時,都對我再三感激。”
誰都不想長時間的住院。
尤其是公立醫院,病人多,環境擁擠,很多連連陪護床都沒有,家屬只能拿幾塊“地墊”躺在地上過夜。在醫院多呆一天,就是多受罪一天。病人受罪,家屬也跟著受罪。
而趙培儒的這種技術,能讓病人和家屬少呆一周醫院,還對病人的身體康復還更好,當然反響很好了。
“這是我從業以來,學習過最好的技術了”
接下來幾天,趙培儒幾乎天天都能接到陳永銘院士的電話。
兩人就“短斷端肝膽管空腸吻合器”,做了深入的交流。
幾通“電話粥”煲下來,陳永銘院士腦海中的吻合器的樣子,越來越清晰。
終于,他完全確定了吻合器的所有參數,去找了國內最大的醫療器械公司,去和其研發設計部對接,去搞研究和實驗了。
這款吻合器若是面世,將會帶有趙培儒和陳永銘兩個名字。
也就是說,有陳永銘這個“得力干將”在,趙培儒再次當了甩手掌柜,出成品時,卻能直接享受到收獲。
這也算是趙培儒第一次,將“院士”級別的大佬,間接的當做“得力干將”了吧
趙培儒感覺,距離將來,他手下直屬團隊,每個成員全部都是院士的日子,也指日可待了。
與此同時。
趙培儒手里,也拿到了一本全國肝膽罕見病例匯總。
本來他是要自己買的,不過他剛剛透露了一點這意思,省醫學會就直接給他送了一本過來。
翻看著這本書,趙培儒也是大開眼界。
極端罕見病例,太少太少了。
有的病例,甚至在全世界都是孤例,只有這么一個病例。
“這些病例,都是可遇而不可求啊。”
這可不是有技術、有思路,就能解決的問題。
還得有運氣,才能碰上這種病例。
趙培儒想了想,把兩個“得力小弟”,小孟和小牧兩個年輕人叫了過來。
“你倆幫我留意一下,肝膽領域的罕見病例。”
“你們通過醫學會論壇,會診交流區。看看哪個省份有這種協同會診的請求。”
“或者關注一下網絡上,看看有沒有自媒體在報道罕見病例。”
“越罕見越好,你們參考一下這本書。”
不論哪種方式,只要能找到病人就行。
兩個年輕人,抱著那本全國肝膽罕見病例匯總走了。
一邊走,一邊悄聲嘀嘀咕咕“趙老師這是常見肝膽病,已經滿足不了他了要追求罕見病例了“
另一個小小的聲音道“也有可能,是趙老師想通過這罕見病例,開發什么新思路吧畢竟趙老師那么多奇思妙想,或許就是從罕見病例中琢磨出來的”
“有道理。老師的思路天馬行空,不是常人能揣摩的,或許找罕見病案,就是要開創什么新想法呢”
兩個聲音低聲討論著走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