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左手持手助器,用超聲刀做游離工作,從結腸脾曲開始游離,切開降結腸外側腹膜。
同時,保護輸尿管,在距離縫線標記腫瘤的5厘米處,用棉線帶結扎腸管,在結腸根部解剖腸系膜,用線結扎。
“這兩個鏡搭配著,確實視野好啊。”
“同一個位置目標,用兩個觀察視角,連操作都會變得更有信心。”
“雙鏡確實在視野上有好處。”
觀摩的消化科眾人,看著兩個顯示器上的顯示圖像,情不自禁的出聲肯定。
他們日常工作中,幾乎每天都要做腹腔鏡手術,只面對一個圖像和面對兩個圖像,感覺是截然不同的。
就像是人用兩只眼睛來定位眼前的一根筆,很準確就能摸到。
但若閉上一只眼睛,很有可能就會搞錯筆距離自己的真實距離。
手術臺上,趙培儒用高位離斷法,離斷結腸中動脈左支和左結腸動脈。隨后用手助器,通過微創切口,取出結腸部分的標本。
“這是要在體外做切除和縫合操作”
眾人忽然一怔。
原來,這就是雙鏡操作的奧義么
容易用雙鏡直視的部分,就在體內進行游離、分離、切除。而連雙鏡都難以直視的最核心部分切斷,則直接取出到體外,在體外進行切除和吻合。
兩者一個在體內,一個在體外,本質要求卻都是一樣的,那就是要在視野直視下進行。
很多人,都露出沉思之色。
趙培儒用這一臺手術,教會眾人,手術要在視野充分、良好,最好是能在直視狀態下進行。
這樣一是能最大限度的切除病灶,杜絕遺漏可能。二是能讓術者更有操作信心,讓手術變得更方便、簡單。
切除完成后,趙培儒繼續在體外,行結腸端端吻合術,縫合腸系膜裂孔。檢查之后,才將這段標本長短,重新納回腹腔。
“小黃,檢查術區,是否有活動性出血、滲血情況。”
“噴吐生物蛋白膠。”
“左側腹腔放置橡膠引流管。”
隨著一句句吩咐下來,這臺手術,也步入尾聲。
一臺手術,總時長只用了110分鐘,這還包括了詹彤的手術部分,以及手術停滯的等待部分。
如果是讓趙培儒來從頭到尾的負責這臺手術,預計80分鐘左右就能全部完成。
“雙鏡技術原來這么牛逼”
眾人一看這手術時長,都驚呆了。這可比一個單腹腔鏡,要快得多啊
“其實很好理解,單單一個腹腔鏡時,需要斟酌考慮的地方很多,術者本身就在猶豫和徘徊不定中,同時還需要很多輔助手法來輔助定位,這就浪費了時間。”
“而這雙鏡,不僅提高了操作效率,還提高了定位精準度,大大減少了遺漏的概率,這才能讓手術做的又快又好。”
觀摩室的眾人,都在驚訝,贊嘆。
科主任詹彤道“只用腹腔鏡時,我們往往還需要在病變基底部注射美蘭來標記定位,但往往會遇到著色不明顯,著色范圍廣,有時效性的問題。”
“而用雙鏡技術,這些操作全都可以省略,所以手術效率反而提高了。”
“另外,剛才小黃的腸鏡在退出時,你們聽到趙院長的專門吩咐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