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收治的這例患兒,已經輾轉過國內很多家醫院,聽說不少醫生都下過診斷,最多只能活兩周時間了。”
“現在看來,這生命體征,確實是只有一周左右了。”
“要是按照以前的兩期手術制,這個孩子,肯定是等不到第二期手術了。幸好遇上了趙老師。”
無數評論,在評論區飛快劃過。
所有人,都在討論著這例患兒的情況。
最終討論下來,所有人都達成一個共識如果這例病人是擺在他們面前,他們是肯定不敢收治的,只會勸說家屬,帶孩子回家,準備后事。
此時,就聽趙培儒在直播間中,道
“接下來,我說一下我的核心思路。”
眾人紛紛豎起耳朵,心中升起極度的好奇心。
就聽趙培儒道“簡單來說,是用直線型切割吻合器,將回腸和部分乙狀結腸、直腸側側吻合。”
眾人一下子懵了,用直線型切割吻合器
這種吻合器,和全結腸型巨結腸有關聯嗎
而一些水平高的,實力強的,腦子轉的快,見多識廣的,聽到這話,則已經產生了些觸動,腦子里隱隱感覺抓住了什么,開始瘋狂的轉動腦子思索。
就聽趙培儒繼續道“用這種方式來保留一部分乙狀結腸,可以有利于術后水電解質穩定”
趙培儒把他方案的流程和思路、考量,給眾人解說了一遍。
這樣做的好處,是能讓眾人在待會兒看手術時,不至于兩眼一抹黑,而能做到有目的性的去看,去分析,去學到一些東西。
此時的趙培儒,已經不只是在做系統任務了。
而是在做任務的同時他要提高全國醫學界的水平。
他的系統,最開始只是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但逐漸的,趙培儒已經開始用于提升全國的醫學界能力水平了。
這樣等到某一天,趙培儒能帶著這群國內醫師,在每一個醫學細分領域,去一個個的占據全球最高的主導權。
這術前一個小時的時間,趙培儒的嘴就沒停下來過。
評論區中,已經有很多人,能逐漸跟地上趙培儒的思路了。
“原來,這就是新思路。雖然還不是理解的特別透徹,但光是簡單推演下來,感覺確實比之前的兩期手術制,要更加貼合醫學醫理。”
“終于解渴了最近一直在好奇這熱度最高的項目,終于知道核心思路了。”
京都、海市兩支團隊,負責人鄭世新和孫墨齡,也分別在京都、海市兩地,坐在電腦前,盯著屏幕。
海市,孫墨齡的臉色,越來越凝重。
“好獨特的視角,好巧妙的構思。”
“難怪這個最棘手的項目難題,一直沒人能攻克,原來需要如此巧妙構思才行。”
孫墨齡此刻,突然有些羨慕趙培儒。
光是這一個思路,就足以展現此人的驚世才華了。那不僅是對醫學醫理的深刻掌握就行的,更是得有個人獨特的構思理念才行。
他有種感覺,即便是今天,趙培儒因為手術意外而失敗,那擁有如此深厚理論支撐的趙培儒,同樣能快速再次開展一次實例手術。
照樣能快速完成項目。
也就是說,無論如何,他們海市團隊的希望都不大了。
孫墨齡此刻,心中突然多了幾分無力,和頹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