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幾個都是老家伙了,精力、體力都不濟了,無法長時間的保持高強度,每個人只負責一個階段,正好。”
眾人心里一驚,三位頂尖院士和趙培儒搭配等這消息傳出去,恐怕要驚掉不知多少人的眼球了吧
趙培儒估計也會成為,華夏史上,首位在一臺手術中,和多名院士輪流搭配的人。
眾人都羨慕的看了眼趙培儒,這樣輝煌記錄,估計也就在這種極端情況下才會發生了,以后恐怕也難有后來者,來破掉這個記錄了。
同時,很多老專家,羨慕的點則不同。
他們對廖慶儀院士的那句”我們老了,精力體力都不濟了”是深有感觸的到了他們這個年紀,只能負責一些最核心的部分了,時間一長,腿也站不穩了,手也拿不穩了,腦子也沒那么清明了。
他們羨慕趙培儒,羨慕趙培儒在59歲的年齡,精力卻依然能和小年輕一樣,能保持長時間的高強度手術。
據說,趙培儒在做863項目計劃時,器官簇移植手術做了近乎20個小時的超長記錄,全程都是他一個人主刀,助手都是換著來,而趙培儒卻能一直保持著高強度的體力和精力消耗狀態。
這種體質,讓老院士、老專家們羨慕的眼紅。
第二天,到了手術時間。
上面的觀摩室中,各組的專家,早就擁擠在那里。
昨天,他們就一直好奇著手術方桉,可廖院士、趙培儒他們自從離開后,就再也沒回去,只派了個助理通知他們,說趙院長的模擬手術成功了,明天會進行手術。
所以到現在,他們還在好奇當中。
“待會馬上就要手術了,真想知道,廖院士、趙院長他們,在開刀開腹后,會用什么術式來根除癌變腫瘤。”
“等著吧,馬上就能知道了。”
各組的專家,都睜大了眼睛。
等到了預定的手術時間后,病人推入手術室,全身麻醉。
趙培儒等主刀,也全都洗手消毒、穿戴武裝。
“咦怎么這么多人”
“廖院士、秦院士、謝院士、還有趙院長四個人,全都要上手術臺這么大的陣容”
在眾人的驚異聲中,更令他們驚訝的是,趙培儒直接站在了主刀的位置,謝院士則站在術者病灶位置的對側,也就是手術臺對面,和趙培儒形成對角線位置。
“這是怎么回事謝院士和趙院長搭配以趙院長為主其他兩位院士呢”
眾人的猜測聲中,幾道人影,也從下面上來,進入到觀摩室中,那是各組的組長。
一句話,讓眾人如遭雷擊。
“這臺手術,是以趙培儒院長為主刀,其他三位院士,分別和他搭配,做他的助手。”
“什么”眾人心里倒吸一口涼氣,這么豪華的助手陣容,全是為趙培儒院長一個人為中心
眾人全都眼紅的幾欲要滴血
這簡直是人生最高光時刻了吧
這要惹得全國醫生行業,都羨慕死趙培儒了吧
“要是現在站在主刀位置上的,是我就好了。”有個中年專家滴咕醫生,引起了其他人的心里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