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上,越來越多的人,目光匯聚到趙培儒身上。不少人還互相交流起來,說著新聞上的那些事。
有的還拿出手機,翻出了趙培儒的照片,這一對比,更加確定了。
甚至有的人,看起來已經蠢蠢欲動,想要過來了。
韋宏兵沒經歷過這種事,他雖說也是個名醫了,可頂多也就經歷過被送錦旗,表彰信。還沒有過這種“被追星“的經歷。
“走吧,不然待會要被圍起來了。”
趙培儒對此早就見慣不慣了,他在江南省時,尤其是在江新醫院的新院區外面時,經常要被女粉絲群體認出來,還經常被要求合照,這場場面,他見多了。
臨走前,全國醫學會,理事成員鄧長兵來,突然專門找到趙培儒。
“趙院長,您能不能晚走一天幫我錄制一節課”
趙培儒好奇道“錄制什么課”
鄧長兵道“是關于你給吳老做的這臺高齡老年人結腸癌技術。”
趙培儒啞然失笑道“這種技術廖院士和吳老他們,都已經評估過了。這種技術只適合發展成高端技術,無法大范圍普及推廣。”
低壓氣腹腹腔鏡技術,對術者的素質要求太高了。趙培儒是有“金色預演卡”和“國醫級水平卡”,才安安穩穩的拿下來的,換成其他人來做,失敗的概率是要大于成功概率的。
鄧長兵道”這次的課程,不是低壓氣腹技術。“
“實際上,上面已經達成了兩種共識。”
“一是想訓練一批少數高端人才,專門研究、熟悉低壓氣腹技術。”
“二是,想把你的那種評估法,以一種成熟的評估體系來給大眾講課,這次請你錄制的,就是這節課程。”
“這錄制好的課程,會在繼教醫學a上播放,相當于你發表了一篇老年人結腸癌手術指征評估法的文章。”
趙培儒一聽,心里也一動。
這確實是個好主意。
他這次展現出來的,是兩種技術。一種是高端的低壓氣腹“操作”技術,這可以發展成高端。
另一種則是“評估法”,則可以推廣開來,普適到廣泛醫院中,讓他們對老年人結腸癌患者,有一套科學有效的評估辦法。
有了這套評估法的加持,就能讓更多術者,更科學的決策病人是否可以手術,這能在無形中,挽救很多患者的生命。
趙培儒一琢磨,給這件事定了性利國利民的好事。
鄧長兵笑道”當然,這一切,首先都還得你點頭才行。相應的績效獎勵和榮譽,上面都會按照最高標準發給你。”
“好。”
最終,現場聽課的人員,定為京都醫科大學,聯合京都大學醫學系。
現場授課的同時,錄制的視頻課程,也會同步上傳到“醫學繼教”a。
第二天講課時,韋宏兵發現,
全都是京都各大醫院的結腸領域醫生,一個個都是名氣、地位都不弱于他的專家教授們。
后半場,才是京都醫科大學、京都大學醫學系的學生們。
“幸好,我靠著謝院士,早早的成為趙老師的學生。”
“不然遲個幾天”韋宏兵看著呢。
講完課,錄制完視頻課程后。
趙培儒帶著韋宏兵,飛回了江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