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慶儀院士笑著感慨道“你這經費申請權限,比我還要舒服啊。”
他雖然身為“全國消化科專業委員會首席委員”,能申請到很多國家經費,但申請國家經費的老院士們太多了,各學科、各領域的院士們一劃分下來,到他手里的額度也不多。
相比起來,東南地區的經費額度雖然比不上國家經費多,但劃分給趙培儒的比例大,這樣算下來,趙培儒可申請的經費額度,反而要比他們還要高。
秦明輝院士也笑著感慨道“你這日子,比我們的還要好過呢。”
“既然你不缺經費,那精英人手方面,我幫你。”
“我組里的鄭遠和路瑤瑤,和你也是老熟人了,我讓他們過去幫你做這個項目。”
廖慶儀院士也笑道“我組里的石衛萍和陳彤運也過去吧。”
“另外,我的項目組進度,也快走到尾聲了,現在更多的是整理、匯總的后期工作,幾個課題組的技術骨干,實際上都已經歇起來了,我把他們也借給你。”
趙培儒眼前一亮
他眼睛發光道“有幾個技術骨干”
廖慶儀院士笑道“六個。”
趙培儒心里一喜,他和廖慶儀院士組里那些課題組長們,都接觸過,一個個全都是不可多得的精英人才。
有了這十人,再加上自己這邊有韋宏兵、賈彥軍、舒云以及一票可以干一些雜活的年輕人,還有小孟小牧
足以拉起一支規整的大團隊了
他之前之所以不想自己立項建組,就是因為太麻煩,太累贅了。
但有了這些精英技術骨干們,這些麻煩的工作、通通都會有專業人士去完成。這就給趙培儒省了大量的時間、精力。
“好,那我多謝兩位了”
“等我項目完成了,回頭我一定來南都,請兩位再聚聚。”
趙培儒去南都逛了一圈,沒有找到可融入的項目課題,反而是拉了十名精英技術骨干回來了。
去南都的時候,是他和韋宏兵兩個人。
回來江南省的時候,變成了十二個人。
帶著精英骨干回到江南省的第一件事,趙培儒就去找了葛建明和藺勁松,找兩人申請經費。
在自家的一畝三分地上面,趙培儒的名字就幾乎等于通行證,領導們一聽趙培儒竟然從兩位老院士手里要來了人,還要做如此大規模的項目,頓時就大力配合,委員會也大開綠燈,直接就把簽字權給履行了。“
大筆經費,很快就到了醫療科研總部的賬上。
經費、人員、全部齊備,趙培儒拉起了項目組,開始大搞項目。
幾位老院士,打著視頻電話。
電話里除了廖慶儀院士、秦明輝院士之外,還有陳永銘院士、許芹院士等人。
陳永銘院士“我聽說,趙培儒院長從你們那借了人,要做一個大項目”
許芹院士也好奇道“他到底要做什么項目,怎么這次動靜這么大”
據她所知,之前趙培儒也或參與,或組織過很多項目,但比起這次的陣仗來,都只能算小巫見大巫。這次無論是財力還是人力,都是空前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