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培儒乘坐飛機,抵達京都。
來到醫療器械公司的研發部門。
在這里,國家胃瘤研究所的人,以及醫療科研公司研發部的人。兩邊的人合作一處,總共二十幾名研發員,共同研究。
到了這研究中期,趙培儒需要親自坐鎮這里,不斷給研究團隊新的想法,以及修正團隊的研究方向。
幾次會議后,研究團隊的人悄聲嘀咕
“趙院士對細節的掌控,太令人驚嘆了啊。”
“是啊,簡直令人嘆服,他對細節的掌控,無與倫比,閉合器和吻合器上的每個小的點,都要融合他的多項技術要點才行。”
“這可比我們主管,要求的還嚴格多了。”
“聽說他上次,給鄧光興先生做的手術,細節都拉滿了,這次,總算親身感受到了趙院士對細節的拿捏。”
眾人拿著手里,總結出來的“趙培儒對器械的要求”,感慨道“這些技巧要點,只要有十分之一能融入到器械中,就有對行業巨大的促進作用了。”
隨著時間一天天推進。
趙培儒也不斷的給著研究團隊新的靈感和想法,讓他們手中的東西,朝著自己腦海中的樣子,慢慢雕琢出來。
研究員們感受著如此多的“技術要點”,一步步逐漸融入到器械中,在閉合器和吻合器中體現出來,也越來越興奮。
最終,在達到趙培儒50的要求后,趙培儒相對比較滿意了。
剩下的要求,不是現階段的“材料科學”能達到的,只能等將來材料技術繼續發展后,再進一步改良手中的這兩款閉合器和吻合器了。
至此,兩款閉合器、吻合器,進入試驗階段和模擬階段。
這部分工作,趙培儒交給了胃瘤研究所的幾位專員來負責。
“模擬階段和臨床試驗階段,還需要一段時間。”
趙培儒琢磨著,趁著這段時間,他倒是可以先去完成一下其他的任務。
趙培儒的目光,落在“任務二”上。
“分辨一例復雜胃癌誤診病例”。
要分辨誤診病例,看來得去找一家醫院了。
趙培儒在這京都,最熟悉的,還是深水潭醫院。
他找到老友雷镕。
兩人寒暄幾句后,雷镕奇怪道“趙院士,我聽說,你不是在醫療器械公司,忙著研發新吻合器、閉合器么怎么有空過來”
趙培儒笑道“我過來叨擾叨擾,我能去你們消化科看看病例嗎”
雷镕心里奇怪,但還是道“行啊。”
他心里琢磨著,可能趙培儒接下來要做的事,是和做吻合器、閉合器有關
兩人來到消化科。
趙培儒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來調病案檔案了,熟門熟路的查看了所有住院病人的診治檔案。
看了一圈下來,趙培儒心里微微搖頭。
沒有一例誤診。
“這深水潭醫院醫生們的醫術水平,還是高明啊,想找一例誤診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