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醫學會里,負責直播板塊的幾名工作人員,笑著交談。
“咱這個板塊的訪問數據,在趙培儒院士要直播的時候,一下就把別的所有板塊,全都超過了,這個時候,其他板塊的負責團隊,都得高看咱一眼。”
鄧長兵作為團隊領導,也不由得一笑。
他無奈道“可是在趙培儒院士不直播的時候,其他醫生直播,訪問流量卻很低,其他任何板塊都能壓我們一頭。”
這就是他們目前的尷尬之處。
只有一個臺柱子趙培儒院士能撐得起場面。
也好在還有一個趙培儒院士,否則,他們這個直播板塊,恐怕都要被撤掉了。
到了手術直播時間。
全國消化領域的醫生,都早早的點開手機、點開平板、點開電腦。
守候在屏幕面前,心里滿懷著期待。
“不知道趙院士這次展示的吻合器、閉合器,能有多少他的細節技術水準。”
以前他們期待的,是能在手術中,看到趙培儒那精妙的操作。
而這次他們期待的,是這兩款器械,能完成多少“趙培儒式的技巧細節“。
如果真如宣傳的那般好,那他們要趕緊說服自家醫院,早點購買引進這種吻合器、閉合器了。
到了手術時間,直播間打開,眾人驚訝的發現,這次的直播畫面,竟然有兩個。
一邊是趙培儒主刀,另外一邊,是一個陌生的醫生主刀。
而京都,謝東樹院士團隊的三十余人,則忽然叫出聲來。
“是韋宏兵主任,他要主刀”
“哇這次是咱韋宏兵主任要主刀”
直播間里,傳出來趙培儒的聲音“這次手術直播,目的是為了展示新式吻合器、閉合器的優勢。“
“所以,我安排了兩臺手術,大家除了能看到我這邊的手術之外,還能看到旁邊韋宏兵主任主刀的一臺。“
這兩臺手術同時做,也是趙培儒臨時起意。
兩臺手術,也不進行對比。韋宏兵那臺手術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展示,在沒有趙培儒存在的情況下,光靠這兩款新式吻合器、閉合器,能對手術有多大提高。
這正是眾多觀眾期待的效果,他們在評論區紛紛留言支持。
手術臺上。
趙培儒、韋宏兵兩邊,分別開始手術。
這兩臺,都是胃底平滑肌瘤手術,病人情況相似,采用術式一樣,唯一的變量,就是兩邊的主刀水平不同。
前半部分的近端胃切除平滑肌瘤,兩邊都是常規操作下來。
“兩邊明明都是常規手術,可這一做,就感覺出不同了。”
“兩邊一對比,就顯得趙培儒院士技術高超了。”
“是啊,這兩邊的手術,明明是同時開始的,可趙培儒院士的效率明顯更高,切除的也更好,保留正常組織更多。”
明明是兩邊的屏幕,但絕大多數人的目光,都是放在了趙培儒手術的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