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我們實施網絡會診?”
“基層醫院對病人診斷后,由我們省里的專家進行遠程指導手術。”
這話一說,主任苗錦輝首先搖頭。
“想法不錯,但只符合特殊個例情況。“
“全省有幾百家基層醫院,對應到每家省級醫院,差不多是十五比一的關系。”
“我們哪有那么多省級專家,來長時間的進行一對一指導?沒那個時間和精力,人手肯定不足。”
這個主意被否決后,全場陷入了更長久的沉默。
盧廣軒心里也一嘆。
這個“陳年頑疾”,多年以來一直都沒能解決,也確實是因為解決難度太高。不是用這一場研討會,就能得出辦法的。
他心里暗暗打算……
如果這次也沒戲,那就暫且擱置議題。
等之后,看看是進行小規模的多次商討,或者是組織省里的專家,去其他省份學習,看看那些醫療強省有沒有好一點的解決辦法。
正這時,盧廣軒的目光看到某一處時,卻是心里一動。
”這趙主任,一副悠閑淡定的樣子。“
別人都是一副或冥思苦想,或眉頭微蹙,或以手扶額的樣子。
這就顯得“悠閑自得、淡定自若、像是來度假“的趙培儒,太鶴立雞群了。
是趙主任心里有譜?
盧廣軒:“趙主任,你有沒有什么建議?”
眾人聞聲,都下意識的看向趙培儒。
“看來,得發言了。”
剛才趙培儒根本沒管會議的事情。
他心里,在琢磨【任務二:提出一種膽道領域的規范化標準化技術,補足科室的“木桶短板”】
剛篩選出了一種,適合科室里常麗芳團隊提高水平的規范化技術。
這門技術,本來只準備給自家科室用的。
既然盧廣軒問了……
那就干脆公布出來,把全省基層醫院,所有基層科室的體系,都正好統一規范一下吧。
趙培儒笑道:“我還真有一個想法。”
他這一開口,眾人全都來了精神,都看向這邊。
誰都知道,趙培儒輕易不開口,一旦開口,就所提出來的建議都非常靠譜!
趙培儒:“諸位,如果誰對膽囊解剖學了解比較深的,應該知道,在肝橫溝的右端,有一條長約兩厘米,伸向右外方的側溝,解剖學上稱之為肝門右切跡。”
在座眾人都是膽道領域的專家,聞言,都微微點頭。
這一生理特性,和趙培儒之前利用過的“肝臟無血管區”一樣,都是人體的一種特殊的生理特征。
眾人聽到趙培儒提到肝門右切跡,心里還有些疑惑。
你不提解決辦法,提這生理特征干嗎?
趙培儒淡淡的笑道:“肝門右切跡,在解剖學中頗受重視,是一個重要的解剖標志。”
“但我認為,它在手術中,同樣可以作為一個重要的參照標志。”
趙培儒語出驚人:
“肝門右切跡,完全可以成為大家口中的,‘規范化’標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