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教授撥通電話,把他們實際看到的狀況,以及他們的擔憂,和種種考量,全都匯報給趙培儒。
“趙主任,要不……我們再找找其他病人?”
電話那頭,傳來趙培儒沉穩而淡定的聲音:“這例病人就挺合適的,和家屬確認一下治療意愿,再和鄧院長打個招呼,就把病人接到四院來吧。”
這就做出決定了?
好像有點輕率了吧?
姜教授等人,心里都有些抗拒這個決定。
“趙主任,你確定嗎?”
趙培儒笑道:“對。這例病人情況,正好符合我心里的預期。“
對他來說,哪有什么容易和簡單之分?
只有能治療,和不能治療,這兩個選擇。
病人的資料,他都看過了,完全可以進行“器官簇整體移植”。
而且到時候,為了進一步擴大影響力,他是打算和上面申請一下,看能不能把項目最終的這實例手術過程,在進行業內進行直播的。
既然要直播,自然是病人難度越高,直播效果越好了。
這例病人,對他來說,可太合適了。
電話那頭。
姜教授等人,看趙培儒都說這話了,也只好服從。
“鄧所長,你安排人,詢問一下家屬的意見。”
“如果確實有治療意愿,我就去和他們說一下項目實例手術的事兒。”
他們的項目技術,畢竟目前還只是存在于“試驗”“理論”中的技術,是不敢保證肯定能治好,甚至不敢能否有效的,是有可能失敗的。
這點,必須和病人家屬說清楚,并且要簽書詳細的“知情同意項目試驗實例手術書“。
鄧玉才一問,家屬是一百個愿意!
特別同意繼續治療!
姜教授、馮教授、陶院長三人,把幾個家屬,單獨請到一間辦公室里。
不僅要簽署協議,還要對這次的交談內容,進行錄像,作為證明。
姜教授:“我得明確的告知各位,這次的治療,是國家863項目的一次項目試驗中的實例手術。有成功的可能,自然也有失敗的可能,請你們務必知曉這一點。”
幾個家屬,聽到“失敗”兩個字,都多了幾分遲疑。
病人的丈夫道:“那……如果不接受你們的治療,我們還能去哪里接受治療呢?”
馮院長搖搖頭道:“目前,你們這是首例接受這種整體器官簇移植的案例,也就是說,在全國范圍內,除了我們項目組,你們再找不到一家,能做這種治療手術的醫療單位。”
病人的兒子問道:“那……不治療,我媽還能活多久?”
陶江濤院長嘆道:“估計,最多還有三個月壽命了。而這,還是呆在醫院,每天用各種儀器維持著生機,花費巨額醫藥費的情況下。“
“如果現在關掉儀器,拔掉管子,病人最多三天左右……可能就撐不住了。”
生命體征數據,是不會騙人的。
這么糟糕的情況,把儀器一撤,病人別說三天,估計最多一天就不行了。
這句話,消除了家屬心中的最后一絲猶豫。
“那……我們治了!”
既然不治是死,治療了,反而還能有幾分希望,那為什么不治呢?
病人孩子道:“各位專家,不論花多少錢,我們都愿意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