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看看兩人在這次項目中的表現如何,誰的貢獻更大,誰的水平更高,都能從中體現出來。
更簡單的,到時如果發表論文,誰的名字排名靠前,就足以說明問題了。
醫學會理事成員、胰腺分會副會長鄧長兵,在看到這新聞后,不禁一樂。
“這兩位,竟然要做合作項目了”
“估計是上次的頒獎晚會,讓兩人有了交流機會,這才間接促成了這次合作。”
這些頂尖級別的醫學人才,每一個的腦子里,都不知道藏著多少精彩的思路想法。
只要給其一個碰撞靈感、交流思路的平臺,說不定就會促成一次偉大合作。
鄧長兵琢磨道”看來,以后得多讓這些頂尖人才,有碰面交流的機會。“
京都深水潭醫院。
雷镕主任看著新聞“厲害啊,趙院長都能和鄒斌院士這個層面的合作了”
幾個月前,趙培儒還在和他合作,其水平,也只比他雷镕高一點點而已。
沒想到僅僅半年過去,趙培儒就已經在和鄒斌院士這種全國最頂尖的胰腺領域奠基人合作了。
鄒斌院士已經比他雷镕,高多個檔次,甚至和他們深水潭醫院的“鎮院之寶”陳永銘陳院士,是同一個層次了。
這種速度,實在驚人。
在外界熱鬧的關注之下。
江新醫院的西院區,卻是冷冷清清。
不對外開放的科研中心,除了偶爾能聽到鳥叫聲,只有二樓能傳來一點動靜。
“趙院長的這一步牽開腸壁技術不錯,簡直讓我驚喜不斷”
鄒斌院士正在驗證趙培儒提出的一種“牽開”技術。
他這幾天,情緒高漲,心情高興。
因為項目推進速度太快了幾乎每天都有好幾個重大難點被攻克
傅程等團隊成員都發現,自從鄒老師來到江新醫院后,臉上笑容多了不少,心情很好。
這一切,都是因為趙培儒。
以前在西京醫院時,每次做項目時,鄒斌院士都是那個推動項目工作進展的人。
這推動,說著簡單,實際上要耗費不知多少腦細胞。
每做一個項目,鄒斌院士就會多出不少白頭發。
費心耗力。
其臉上的笑容,自然就少。
更多的,是疲倦之態。
他們這些學生,每每深感自己水平功底不夠,無法幫老師分憂,經常自責、慚愧、擔心老師的身體。
可到了這江新醫院后,推動項目工作進展的,不知不覺變成了趙培儒院長。
趙院長的那顆腦子,也不知道怎么轉的,就是能比別人轉的快,想的多,算的準,理解的透
每次鄒老師和團隊成員們百思不得其解的難點,到了趙院長那里,就好像變得簡單了一樣,簡單幾句,就把難點理通了,理順了
“鄒老師,今晚早點休息吧,別熬夜了。”
“是啊鄒老師,這接連好幾天,您都是半夜兩點過后才休息,再這樣下去,身體扛不住啊。”
幾個學生,都過來勸說鄒斌院士。
這幾天,因為進度飛快推進,鄒斌院士興奮的根本睡不著覺,恨不能一天工作48個小時
接連好幾個晚上,都是半夜兩三點才睡,甚至有一天,到凌晨四五點才睡。
中年人這么熬尚且扛不住,鄒老師都七十多歲了,這么熬太傷身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