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向趙培儒”趙院長,開始嗎”
趙培儒直接道“開始。”
他這話一說,眾人的神色,全都認真嚴肅起來。
成功與否,就看著最后一步了
眾學生弟子都知道,這是鄒斌老師最近幾年,最在意的研究方向。
他們都深知,鄒老師在這方面有多辛苦,有多期望能成功。
“這臺手術只要能成功,就能了卻鄒老師這些年的心愿了。“
“他就再也不用沒日沒夜的不辭勞苦,再也不用每天對著高齡患者的病歷本,唉聲嘆氣了。”
幾名學生弟子在觀摩室中,默默祈禱著手術能成功。
手術臺上,鄒斌院士則表現的比較沉穩。
他這一生中,成功很多。但實際上,失敗的次數更是多的數都數不清。
每一次成功,都是累積在無數次的失敗、試錯基礎上的,這也造就了他強大的心性。
他深知成功的不易,也更懂得沉著冷靜應對的重要性。
面對手術,面對病人,不能有一絲一毫的猶豫,必須堅定信念,竭盡全力,不出一絲紕漏。
另外一間透明觀摩室中,則是有幸能進來觀摩的小孟、小牧,馬林等人。
他們能進來,完全靠著趙培儒的人情關系,如果不是因為趙培儒,以及這里是江新醫院大本營,以他們的資歷和地位,壓根不可能輪得到。
“最頂尖團隊的觀摩機會,可得好好珍惜啊。”
每個人都瞪大眼睛,舍不得眨一下。
站在手術臺上的,是全國最頂尖的胰腺團隊
趙培儒此舉,也是讓自己的團隊成員,好好看看、學學人家頂尖團隊是怎么操作的,怎么配合的。讓自己的團隊有個成長的目標。
手術開始。
趙培儒熟門熟路,取右側,經腹直肌切口入腹腔。
這是他在金色預演虛擬手術室中,經過十幾次的嘗試,找到的對這例病人最合適的入路方式。
入路后,游離十二指腸,在膽總管下段,做一一厘米長的縱向切口,膽管末端梗阻,隨后在壺腹部,腸壁縱行切開四厘米的口子,牽開腸壁,顯露出腫瘤。
趙培儒對病人體內的情況,實在是太熟悉了。
之前在虛擬手術室中,對著這幅身體,他已經做了幾百次的手術,其體內的任何一個構造,趙培儒甚至閉著眼睛都能把這臺手術給做下來。
所以,每一步,都能做到極其精準。
這一套操作下來,把旁邊的鄒斌院士都看懵了。
不是趙培儒的操作多么特別,這些操作流程,在他們商定的細化方案中都有寫。
可鄒斌院士隱隱約約,總感覺哪里不對。
這做手術,在切口入路之后,第一步不是埋頭就去做手術操作。
而是要先探查,探明是否有臟器轉移,是否有腫塊腫瘤侵染,是否有梗阻,是否有腫大的淋巴結。
探查的步驟,就像是玩游戲時,要先開視野,放上真假眼,點亮迷霧。
有了清晰的視野,才能做好后面的手術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