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之后就是老人的親屬悼念,祭拜了,張清源晚上在鄧家村禮堂吃了一頓酒席,就回了孤峰觀。
第二天中午,出殯的時候,張清源又來到了鄧保和家,不過按習俗,現在還是沒有他的事。
他就在一邊默默的看著,中午12點吃完酒席,喪禮的樂隊和出殯抬棺的人休息到下午一點,開始出殯。
八仙或者說八大金剛抬起靈柩,往村口走去,老人的親屬則是穿著孝服抱著老人的遺像在前面阻路,三步一跪、五步一叩頭的來到村口。
然后就是用龍桿,十里原是這么稱呼的,用麻繩將靈柩捆綁好,再將靈鶴固定在靈柩的上面。
這時候就是鄧清風主持念訃告,主持一下親屬的祭拜送別。
最后就是張清源出場,按照十里原的習俗,開始為老人念經超度。
張清源用了一點點法力加持在《太上救苦經》上,超度了老人的靈魂。
在之后就是哀樂一起,鞭炮齊鳴,進行最后的送葬。
因為龍桿的緣故現在就不是八個人能抬得動了,十幾個村里的壯年輪流的抬著靈柩搖晃了起來,而靈柩上面的靈鶴也開始搖擺點頭起來。
這也是十里原的習俗,茂山鎮也是如此,寓意著老人飄飄欲仙,駕鶴西去。
這個搖動的時間持續了半個小時,直到眾人滿頭大汗的時候,開始快步的往山上的墓穴抬去。
眾人將靈柩放到墓穴前面,開始休息了起來,等到下午兩點,張清源主持著最后的入土儀式。
張清源穿著道袍,先是下到墓穴里念了一番訃告文詞,燒了訃告的紙張和五谷的桿子之后。
又提起了一只大公雞抹了脖子繞著墓穴撒了雞血,然后將雞丟入墓穴,并點了一封鞭炮。
這是墓穴的暖穴,張清源讓鄧保和下到墓穴里面,將墓穴里面所有的東西用竹筐全部耙了上來。
直到墓穴里面沒有東西之后,張清源吩咐八仙開始下葬,哀樂再次奏響,鞭炮齊鳴。
等靈柩按照頭在里面,腳在外面放到到墓穴里后,再將靈柩上的麻繩扯出,張清源拿出一個羅盤踩到靈柩上。
拿出一根細線從靈柩一頭的中線的刻痕上拉起,拉到靈柩的另一頭,然后在墓穴外面的中線上也拉了一根細線。
要保證這兩根細線平行,都在墓穴的正中間,而張清源將羅盤放到靈柩上看著羅盤里的指針,不斷的吩咐周圍的人用龍桿調整靈柩的擺放。
直到靈柩上的線、羅盤的指針、與墓穴上的細線三者一致,靈柩算是擺正。
張清源就開始讓眾人鏟土填滿起來,哀樂和鞭炮再次上場。
等到墓穴填平后,張清源讓人提起兩袋石灰,按照墓穴的大小撒了起來,然后將墊過棺材的四塊青磚放在墓穴的四角。
這是老祖宗想出來的辦法,因為若干年后,地勢變遷或者后代斷絕,導致墳墓平了。
而這撒下的石灰和青磚則是在提醒后人,這里有墓穴不可開挖,讓后入另選他地挖墓穴。
張清源又拿起兩瓶裝有五谷、各種糧食種子的瓶子放在墓穴里面的兩邊,寓意著老人在地下糧食不缺。
弄完這些之后,張清源示意幾人繼續填土,直到堆成墳包后,石灰和青磚都掩埋好了。
到此張清源的任務算是完成了,晚上在鄧家村吃了最后一次酒席,拿了報酬就返回了孤峰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