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道來只是想問個路,卻是還有事情要做。”
知道自己白內障視力不好的老人,明白道長這番話是在體諒她,老人也不在堅持,坐回了竹椅上。
眼睛翻動著想要努力的看清楚些張清源,想起剛剛道長的問話,老人笑著說道“道長問的那個孫家村就是我們村子。”
“不知道道長來我們村子有什么事嗎?”
“貧道聽人說孫家村有位奇人,二十多年不曾間斷的在旁邊鮱河里打撈垃圾,不知道居士村上有沒有這個人?”
張清源心里想了一下說辭,平靜的看著竹椅上的老人問道。
“奇人?打撈垃圾?”
“道長不會說的事老孫吧!”
聽著道長的話語句間的關鍵,老人立馬猜出來了張清源要找的人。
“貧道卻是不清楚,在外只是聽人說起過,這人具體長什么樣,叫什么貧道確實不清楚。”
張清源沒有直接回答,說著什么都不知道。
要是順著話題直接問下去,那會顯得目的性有點太強,恐怕會讓老人有所警覺。
見著張清源什么都不知道,或許老人在家呆的太久,沒人聊天,伸手在撮箕里抓了一把好的花生,遞給張清源說道。
“來,道長吃點花生,老婆子我這眼睛不怎么好,很少出門找人嘮嗑。”
“老孫的事我們慢慢聊。”
張清源雙手接過老人遞過來的花生,撩起道袍一片衣角在雙腿上,將老人給的花生放在上面。
“咔!”
老人熱情那他就不能推辭,張清源也就捏開花生吃了起來。
聽著花生掰開的聲音,老人高興了起來。
“說起這個老孫,我們這邊的村子都知道他,他的事情倒也不是什么私密的事。”
“外村的人叫他老孫,他的原名叫孫悠然,我們村里管他叫孫大哥。”
跟著張清源介紹完老孫的基本信息,老人也摸了把花生吃了起來。
“咔!”
捏開了一個花生,放進嘴里吃了起來,興致勃勃的繼承說道。
“說起來孫大哥到鮱河里撈垃圾還有一段往事呢!”
“二十七年前吧,孫大哥五十歲的時候兒子成家不久,第二年報上孫子,沒多久家里老人病重,就回了孫家村。”
“嬸子去世前一直念想著鮱河里的魚頭湯,孫大哥想著完成老人最后的心愿,就去鮱河里撈了魚。”
“昨天才下過雨,孫大哥去河里撈魚,撈上來的都是垃圾。”
“最后在村里其他打魚的那找了好久才買到了一條大魚,好在嬸子最后也喝到了那口魚頭湯。”
“孫大哥可能覺得做魚湯的魚不是自己撈上來的吧,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嬸子下葬后,他一個人留了下來。”
“他開始做這事的時候,村里的我們也覺得很奇怪,還有不少人笑話他呢。”
“但這過了二十多年,村里的人也早都明白了他做這個事情的意義,就都稱呼他為孫大哥。”
“這是村里對他的敬重,也是對他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