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貴如油,下得滿街流。跌倒解學士,笑死一群牛。
這是一位名叫解縉人寫的打油詩。
首句人人都會道,也能明白春雨對于初春時農作物生長的重要性。
水星,自小行星帶的隕石向水星飛來,在一年后降臨水星,這一爆炸性的新聞出現后。
三月的北半球正是初春,雨水充沛的時節。
但按時節種下作物,等待春雨的百姓,卻是發現這天每日艷陽高照,氣溫不斷的回升,雨卻是一滴也沒有落下。
一開始,所有人只覺得今年的雨可能下的晚,但過了一周,一場春雨都沒降下,經驗豐富的農民便知道,今年是個干旱的年份。
雖然天干旱不下雨,但是糧食不能不種。
冬季是枯水季節,初春又沒有降多少雨,導致河流水庫的水量不是很充沛。
水量儲存或許不多,但是所有人都相信,干旱不會一直持續下去,紛紛引水、擔水澆灌,按照時節正常的種起了農作物。
北半球是春季,南半球便是秋季。
常理來說初秋的雨傘還是比較豐富,晚秋入冬之后雨水才會變少。
與北半球一樣的是,南半球的降雨同時少了起來。
華國同樣如此,但是有著豫鼎的調節,受到的影響只有其他地區的一半。
春雨比起往年要少了一半,加上引水澆灌,勉強能夠保證農作物的正常生長。
但是隨著時間的慢慢推移,北半球的溫度越來越高,農作物長大之后需要的水量更多。
華國各境內的水域也開始出現水源的枯竭,大城市里也慢慢的開始斷水。
這一發現,全球除了華國有少數的降雨,世界其他各國兩個月都沒有降過一次雨。
發現不對的各國政府,紛紛發動人工降雨,為農作物生長保持正常的雨水量。
瞬間,各國境內的上空,尤其以重要的糧食產區,每日數十上百架灑水飛機進行人工降雨。
但是遠水解不了近渴,人工降雨的成本極其之大,只是幾周時間,各國紛紛受不了人工降水的高成本,停止了人工降水。
同時的,旱災的恐慌出現在全球,世界末日的言論四起,加上開年到現在才不久的隕石新聞。
講自由的國家的民眾,紛紛暴亂起來,打砸搶燒無惡不作。
華國,以民為本的政府沒有停止的人工降雨搶救農作物,同時積極的調動各地水源緩解缺水城市的水資源短缺,民心雖然浮躁但還是平穩。
這時,反應過來的上層,找到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張清源。
還是正清山,正清殿內還是那些人。
張清源居首座,看著只是才過了兩個月的許羅,摸著下巴不好意思的說道。
“這么說來,這場史無前例的全球性的旱災是貧道導致!”
“……”
“……”
眾人無語的看著自言自語的張清源,這還用說,除了你,還能有誰。
“嘛!這也不能全怪貧道,這是荊鼎自己要跟貧道走的,貧道只是順手的帶了他一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