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塵并不知道,由于信息的不對稱,他考慮問題的方向雖然沒有錯,但細節上卻出現了很多缺失。
比如,腦波接入模式與動作模擬模式在本質上的區別。
又比如,水友口中的“生命律動”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所謂的“生命律動”,其實就是那些圍觀群眾看到游戲中高手在戰斗中的表現時,一種帶有贊美性質的說法。
特指那些使用動作模擬游戲倉的玩家,在自己的動作和機甲的運動之間,找到了一種最適合自己的頻率,從而使機甲看上去像是擁有了生命一樣。
比起人機一體來,這個說法明顯高大上了許多,但其實就是一回事。
而且,所謂的機甲看上去像是擁有了生命一樣,也只是看上去“像”而已,其實人還是人,機甲還是機甲,它們的本質并未發生任何改變。
這是由動作模擬的本質所決定的,這種模式其實就是把機甲作為一個自帶動力的身體外部裝備,雖然更為強大,但實際上與聯邦早期所使用的單兵外骨骼裝甲并沒有什么不同。
理論上只要花時間苦練,“人機一體”這種境界每個人都有可能達到。
而腦波接入卻完全不一樣,這種機甲操控模式最大的改變就是讓駕駛者可以真正成為機甲的大腦,全方位地去掌控機甲這具身體。
如果駕駛者真正掌控了這具強大的身體,他們通過訓練,可以將很多復雜的動作變成身體的本能反應,讓機甲作出種種不可思議的操作。
在腦波接入模式下,人類的大腦在機甲智能系統的輔助下,可以使得自身的思維能力,邏輯運算能力,反應能力成百上千倍的提升。
這是一種全方位的提升,理論上,達到這種境界的機甲戰士將不再有實力上的瓶頸。
他們能發揮出多少實力,只取決于他們所駕駛的機甲,機甲有多強,他們的戰斗力就有多強。
如果在這個基礎上更進一步,他們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機甲性能的上限。
這些都是使用動作模擬的駕駛者永遠都無法做到的。
與動作模擬相比,腦波接入模式才是真正給機甲注入了靈魂,讓機甲擁有了生命。
但是,由于人的身體與機甲,無論從構成,還是從運作原理上,都截然不同。
所以想要完全突破這種認知上的障礙,打破這層無形的屏障,完全掌握機甲這具身體,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其難度與在動作模擬模式中達到所謂的“生命律動”,“人機一體”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自腦波接入儀推出后,足有兩億多玩家在腦波接入模式下進入到《機甲戰神》中,但能達到這種境界的,在沐塵之前,還一個都沒有。
甚至聯邦相關研究機構已經得出結論,只要精神力沒有強大到可以打破身體的桎梏,就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實現對機甲的完全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