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后,大荒,巖漿海東部一百五十九里處,有石城鐵鎮坐落。
那是一個巨大的城鎮,外有銅墻鐵壁拔地而起,十丈來高,縱橫深遠,連山入脈,有高聳絕壁橫于四方,可阻兇獸侵襲。
內有石屋鐵室聚攏成街,大大小小八百條,可居人數以十萬計。
這個城鎮是李希燭建立的,同時也是人族的八十萬百姓建立的。
他聚攏了大荒全部的八十萬人族后,便直接帶著赤銅部落遷徙,來到了一個四面環山的曠野之地。
這種地形很難尋找,李希燭為此甚至直接出手斬斷了一片山脈,然后以銅墻鐵壁取而代之,在四面金屬鑄就的城墻中勾勒符文脈絡,用來疏導地氣,形成一個地脈勢。
在這個勢中,會有地脈之氣在四面環繞,從而帶動天地大氣和天地精氣的傾瀉,從而形成天地精氣的低洼區,讓這片區域的天地精氣的濃度提升一些,可以適合修行。
外面的那四面連接巨岳和山脈的銅墻鐵壁,是李希燭用灼日陽炎從大荒中的一些鐵質礦山中煉出來的鐵石、銅塊等金屬礦鑄就而成。
而且其中還摻雜著一些靈性物質,是從大山中煉出來的靈礦、神鐵,被李希燭鑄成了符文融在城墻之中,可以大幅加固城墻的硬度。
這是一個不小的工程,即便是李希燭,也是耗費了一個天文數字的神力,才能在半年的時間里鑄就出了這么一座巨大的石城、鐵鎮。
而且除了鑄鎮之外,李希燭還狩獵了大量的神力境下兇獸,用來暫時性的養活這八十萬人,讓他們能夠挺過一段適應和成長的時間。
幸好,大荒人族的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都挺強的。
他們很快就適應了在鎮子里的生活,以及開始接觸漢字的學習和修行法、霸王槍的修煉。
短短兩年的時間,李希燭理想中的兵鎮就成型了,同時兵鎮的內部也開始運轉了起來,人族開始自己外出狩獵,不再依靠他的供養。
后來,李希燭讓赤沙陷組織起了一個軍隊。
軍隊以千斤之力為標準,成就千斤之力就可以成為兵鎮的戰士,有資格加入到兵鎮組建的軍隊中。
這個軍隊的職責有很多,有的隊伍負責守衛兵鎮,有的隊伍負責外出狩獵,還有的隊伍負責培養戰士,支撐著巨大整體的工作運轉。
而除了軍隊之外,人族的老人們也有各自的事做。
老人做雜活,修建房屋、清理街道、制作器具、教導幼童文字……
總之,無法再搏殺兇獸的老人們,就成為了兵鎮里的后勤系統。
他們的數量不少,將兵鎮八百條街道的所有雜活都包攬了,以此來換取到一些額外的血食來加餐。
不過,大多數的老人家中,都會有達標的年輕人或青壯年加入到了軍隊中,成為一名兵鎮的戰士。
每一名兵鎮的戰士,都會得到兵鎮大量血食的供養。
這些血食除了供給自己食用來修煉霸王拳之外,還能有剩余,可以給家中親人食用,或是供養老人家,或是培養幼童的成長。
同時,他們的職責也是輪班倒的那種,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進行替換,不能讓危險的事就可著一個隊伍去拼命,否則容易制度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