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書房內,李希燭見到了當今大明朝的皇帝,永樂大帝,朱棣。
那是一個身材高大的皇帝,十分的威武,盡管已經老態橫生,卻依舊有一種兇如悍將一般的氣勢。
他站在那里,穿著一身簡單的白袍,脊梁筆挺,一雙眼睛里雖然略顯渾濁,卻有虎威在其中醞釀。
顯然,這是一位馬上皇帝,軍旅天爺!
明太祖皇帝在位的時候,就是把當今天爺當做大將來培養,征戰沙場多年,跟著太祖皇帝打垮了大元朝的殘部,將其趕到了大北方。
可謂是功蓋千秋!
雖然他的皇位是造反得來的,卻依舊掩蓋不了他對社稷的功績。
“皇帝陛下,圣躬安。”
李希燭拱手行禮,微微躬身道。
“少年英杰,必然傲氣凌人,見了皇帝都不跪嗎?”
永樂帝看著微微躬身行禮的李希燭,頓時咧嘴一笑,道。
他的語氣中沒有什么嚴厲的問責意思,反而有一種溫厚的感覺。
李希燭不是皇室子孫,也不是百官大臣,只是一個江湖少年人而已,歸根身份屬于姑蘇城中的一介草民,所以他自然不會厲聲厲語。
但是,他也不會因此而小看了李希燭。
因為對方的本事,他已經在錦衣衛遞的折子里看的清清楚楚了。
“陛下想讓我跪嗎?”
李希燭站直了身子,平靜的說道。
“朕想,除了你,朕還想讓天下武夫皆跪!”
“可朕,又不想,朕不想大明江山里最有骨氣的一群人丟了骨氣。”
“所以,你隨意吧,行至于禮即可,朕不在意,你也不用太在意……”
永樂帝點了點頭,而后又搖了搖頭,道。
江湖人本來就是這天下最有骨氣的一群人。
于心意而言,禮行天地君親師即可,不需要跪。
而且真正有道行的人,跪了他人反而會有損神意,于修行不益。
“骨氣,我喜歡這兩個字!”
李希燭聞言眼睛一亮,點了點頭說道。
他從永樂帝的嘴里聽到了一個他非常喜歡的詞。
骨氣!
人,的確要有骨氣,在當今時事,北有大元殘部騷擾邊境,西有境外魔宗為患江湖,東有海外倭寇虎視眈眈,中原隨時會陷入動亂,若大明朝沒有骨氣,何以定江山!
同樣
若軍人沒有骨氣,何以平漠北、驅倭寇。
若俠客沒有骨氣,何以西阻魔宗,鎮壓天下內亂。
大明朝自從太祖皇帝開始,就一直都是一個很有骨氣的朝代。
上至皇帝天爺,下至草民百姓,都有著一股血勇骨氣在心頭。
“看來,朕和你這個少年還挺有共同語言。”
永樂帝聞言一笑,道。
隨后,他拍了拍李希燭的肩膀,帶著他來到了一張用錦布掛起的大幕前,幕上有大明江山詳圖。
可以看到,在大明北方的邊境外,分別有瓦剌、韃靼和兀良哈三個大元殘部分裂后的草原大部落。
他們雖然被太祖皇帝給打的分裂了,卻依舊能夠雄據大北方國。
“上一次北征,朕親率五十萬大軍,欲一舉掃平這北方邊境外的禍患,讓長城之外的子民能夠休養生息,不再忍受草原部落們的影響!”
永樂帝指著長城線,豪氣沖天的說道。
“只可惜,五十萬大軍出征,卻被一個賤人射殺了我軍數百戰將,使我軍各部各營群龍無首,征北大業不得再進,無奈只能班師回朝!”
永樂帝說到這里的時候,語氣里已經有隱隱怒意在升騰了。
顯然,那一戰吃的虧,讓這位皇帝天爺的心里面一直耿耿于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