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師,五境之上可有門檻?”
書院后山小樓前,有一座白石堆砌的涼亭。
涼亭里,李希燭將自己記下來的那些陌生文字寫了出來。
一旁,慕容黑開口對李希燭發出一個問題。
五境之上,是否還有門檻?
“這是一個好問題,我可以給你兩種答案。”
李希燭一邊寫字一邊回應道。
他一眼就看了出來,慕容黑已經跨入到了天人四境。
接下來,對方只需要完成無量三境的積累,就能去推開神門了。
“愿聞其詳。”
慕容黑恭敬的行禮,然后乖巧的站在涼亭里的一角。
隨后,李希燭先是用手指了指天,說道:
“跨過那片海,推開那扇門,走進去,不死,便是五境之上。”
他說的是自己。
神門三關之境,第三步的修為,超凡脫俗,逾越五境。
但是這樣的五境之上,并沒有什么道理可言。
因為這只是環境帶來的升華,而并非是自身的修行成果。
說完,他又指了指地,在慕容黑不解的眼神中,說道:
“不去天空,永在大地,以人間為路,以五境為基,走出一條條不同的境界,這同樣是五境之上。”
讀過修行史的人都知道,人間五境并非憑空而生。
五境中的任何一境,都是古代的先賢們一步一步開創出的產物。
那么,時間還在繼續流逝下去。
人間修行者的智慧也會在一代代的繼承中積累。
那么,五境就絕不是盡頭,還會出現更多的天人境界。
只是,根據修行史的記載,從第一位五境之人推開神門之后,人間的修行智慧似乎就陷入了停頓。
后來的修行者,大多都只是向往著修成五境,然后登天推神門。
至于創新,因為不再被需要,所以不復存在。
李希燭給慕容黑說出了兩個答案。
前者還能理解,后者卻讓慕容黑一頭霧水。
想了想,他猜測的問道:
“師祖所說的后者,是否為無距?”
無距。
一步千里,天涯海角皆在腳下。
擁有了無距境,修行者整個世間便再也沒有了遙遠距離的概念。
然而,李希燭卻搖了搖頭,說道:
“不是,無距只是人間外道,而非真正可以讓修行者超凡升華的大道,這個道不入五境,不入天人。”
“縱然是修之大成,也不過是多一種能力罷了,對修為境界沒有多少提升的效果,更別提五境之上。”
“只是,想要在人間逾越五境,恐怕并非一代人能夠做出的事了。”
他的話有道理,五境已經很完美了。
精,炁,神,意,量。
代表著修行者所擁有的一切發生了升華的五個境界。
同時,這也是修行者通過觀察人間天地和自我天地的最終成果。
即便是李希燭,都在宏觀的領域上看不到任何的前路了。
不過,這個世界除了肉眼可見的宏觀領域之外,還有著看不到的微觀領域,很少有人能夠去發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