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有了,色也有了,這味——
“啊!”目不轉睛地看著的李小弟忽然慘叫一聲,“我不吃芫荽的!”
大意了,方才只顧著開小差流口水,沒注意到他二姐居然準備了芫荽!這么大一把!芫荽!!!
正往湯盆上蓋蓋子的林蓁動作一頓,很快不在意地道:“沒事,到時你撥開了別夾不就行了嗎?”
行不行的都已經煮好了,不行也要行了。
口感脆爽的酸菜微微酸咸,讓唾液迅速分泌,胃口大開。
魚片嫩滑得來還有點Q彈,魚骨和魚頭因為經過煎制而變得口感醇和。
在林蓁看來,比起花生油,豬油是有些偏肥膩的,酸菜雖然開胃,但葉片部位吸收了不少油脂,吃多了會有些膩味。這時候夾一點點芫荽在嘴里嚼開,就能很好地中和這種油膩感。
飯后又輪到李三妹刷碗。這一次她不用誰吩咐,最后一個吃完的張大丫剛放下筷子,她馬上就開始收拾了。
李小弟則是拉著林蓁回味:“二姐,下次我釣到魚還這樣吃吧?”
這一頓才剛吃完呢就想著下一頓了。
李小弟有些臉熱,他不好意思地搔搔頭,“我覺得下次還、還可以放芫荽。”一頓狂吃后,他算是有些能領會到芫荽出現在這里的好處了。
張大丫嗤笑一聲:“下次下次,過兩天就要開學了,你給我好好地上學,哪都不準去!”
“那周末放假了不是有空嘛。”李小弟爭辯。
“你以為次次都能釣到這么大的魚呢?”張大丫這會想起來了,追問他,“你那魚是在哪里釣的?我可警告你啊,不許越界進山到大水潭,更不許下水!”
大水潭?林蓁心中微動。
大水潭她知道的。
大坡村以西的那座山叫百嶺山,這山占地面積很大,據說綿延出去好幾十里,里面林草密布,各種地形地貌都有。大坡村是因為位于百嶺山山腳的一個隆起大土坡上而得名。
百嶺山跟大坡村之間的地勢呈V字形,這個V的最低點是一條從百嶺山流下來的小溪。
沿著溪水深入山里,一直走出五六公里后,就是小溪的源頭,一個不到三畝的水潭。
水潭的一面是個斷崖,這個水潭就是由從斷崖上流下來的瀑布沖擊而成的。
水潭雖然不大,但是非常深。
傳說百嶺山的深處有咬斷人喉嚨跟玩兒似的的猛獸,但是靠山吃山,這年頭找口吃的不容易,山里長的菇菌還有野果野菜都能補貼口糧,總不能讓人守著山一點不動。人一旦餓怕了,只存在于傳說中的猛獸的威脅也顧不上了。
于是村里就在山腳往里兩公里的范圍劃了一道相對安全的界線,普通村民日常可以進山在界線以內采摘菇菌、不納入村集體所有的野果之類的,但只有村里組織的隊伍才能越過兩公里線以外活動,否則后果自負。
大水潭顯然遠遠超過安全線了,不說遭遇野獸風險的問題,就是萬一溺個水,想找人都來不及找。出過好幾條人命后,雖然水潭里大魚不少,但是被嚴令禁止接近,特別是李小弟這種不知天高地厚年紀的半大小子。
“魚是在哪里釣到的?”見李小弟避而不語,張大丫的臉色一下子變得十分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