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蓁覺得,在以大學為跳板離開之前,目前最理想的狀態就是可以人貓在大坡村,偶爾出外賣張方子換錢,然后用那些錢悄悄地換在大坡村弄不到的資源。
這么多人都想到城里生活,那確實是有幾分道理的。別的不說,就說這資源吧,小地方跟大地方真的差別不小。
大坡村在林蓁他們看來真不錯,偏安一隅,只要能騰出時間來去趕趕海,一點葷腥總是能弄到的。但是人要吃飽靠的還是主糧,這水稻的產量不高,交完公糧之后所剩無幾,一年當中有大半的口糧要靠番薯,這樣就等于把人幾乎都釘在土地上了。
況且還有規矩擺在那,村里人守著海也只能望洋興嘆。因為守著海的不只有你一個村子,要是有船出了海,別村的人看到了肯定要往上鬧,告你侵占集體財產的。
逢年過節的偷偷出海其實也不是一個村子的決定,而且沿海的幾個村子商量出的約定成俗,然后公社方面睜只眼閉只眼。反正那船那么小,也不敢劃太遠,否則要是一個浪頭打來人掉海里,都趕不及叫人去撈。
只能賣力氣在地里刨食,整日都為怎么填飽肚子而勞心勞力,挨著海也顧不上。
縣城里有工廠,手里拿著工資,比只能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們寬裕,但購買力還是有限的,所以像陳卓爾那些倒騰東西,但是規模遠不可以跟市里小苗他們那個攤子比。
這一點其實從供銷社和菜站也能看出區別來。
縣城的菜站,就算偶爾有海鮮放到那邊賣,那數量和種類都是極少的。
市里供銷社的菜站就不一樣了,雖然林蓁他們兩次過去的時候也沒有看到太多的海鮮,但那都是因為他們去的時間比較晚了,東西都給別人買光了,去得早的話還是有很多魚蝦的。
聽小苗說他們那里的海鮮是跟供應給供銷社的貨是一樣的渠道,都是市里的大船出海然后運回來的。難怪上次林蓁他們去,剛好有船回來,光是蝦就有好多種。要不然第二次過去他們也不至于比第一次買了那么多肉花的錢還要多。
買了好多海鮮,光是蝦就買了兩大箱子,另外還有不少海鮮干貨。
一般的人如果手里不缺錢和票的話,那肯定是生活在城里比較方便。但是林蓁他們不一樣呀!
你像城里的人現在都沒有冰箱,所以菜都是一頓飯一頓飯買的。海城的冬天溫度又沒有冰箱的效果,所以就算到冬天買了肉也不能長時間存放,買了鮮肉最多就放個兩天,除非做成臘腸臘肉,但海鮮做成干的了它就不“鮮”了。
而林蓁他們的空間比冰箱還要好用,而且還大。對于沒有食物儲存方面壓力的他們來說,最好的生活狀態還是采購了足量的食材之后,就回到大坡村這種小地方生活比較悠閑自在。
閑了就進百嶺山這個天然的植物資源寶庫里巡邏,而且相比于如果住進城里,最多也就自家買個院子在里面折騰,在大坡村可是可以把整個百嶺山都可以作為試驗地的。
分家的事情其實在倆人結婚之前,秦崝已經開始在心里琢磨過了。跟林蓁相比,其實他的性情更加清冷和純粹,放到現實場景中就表現為其實他對于程家人比林蓁還要不耐煩應付。
黎春花那些人在他的心目中,不亞于一千瓦的大燈泡。
而且跟這么多人住在一起,在生活上太不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