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方面秦崝完全聽林蓁的。
跟林蓁的初衷不一樣,他費煞苦心把自己匹配給林蓁,是因為她這個人,孩子只是美好結果以外的饋贈。
程奶奶就更加不會對夫妻倆怎么教孩子亂發表意見了。事實上她覺得對自己教養孩子的本領得有自知之明,那是真不怎么樣。
她能將孩子的身體養得健康,但是在思想上的教育卻無疑是失敗的,看看她養大了三個兒子一個女兒,最后卻是被硬塞給孫子養老的就知道了。
所以一把年紀還是別添亂了,給幫忙做做飯看看孩子別讓摔了碰了就行。
一家人這么配合,林蓁教孩子的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初次登門后得到不咸不淡的對待,但張大丫不是那么容易就退縮的,沒隔幾天又過來了。
這一次沒有帶董春梅,是跟著來看外甥的李小弟過來的。
李小弟跟雙胞胎在院子里玩他們喜歡的玩具,程奶奶在整理著后院的菜地,他們不在時陳教授他們只在菜地里隨意地種些蔬果多半是用來喂雞的,他們回來要長住了,菜還是要認真種起來的。
張大丫左右看看見秦崝不在,就拉林蓁到一旁,一副要跟她說悄悄話的架勢。
“你們家誰管錢的?”張大丫一開口就問她最關心的重點。
林蓁眸光一閃,心道難不成是想借錢?
她笑了笑,不以為意地道:“家里也沒什么錢,哪里用得著專門去管?”
事實上目前她手里的錢不少,加起來已經超過六千了——
生雙胞胎之前賣蛋黃酥方子的兩千。
離開省城之前流心系列點心又進賬兩千。
還有一年多以來糕點廠、機械廠,還有陳卓爾的分紅,加起來的持續固定收入少則一百八十,多時兩百五六十也有過。
住不用錢,菜基本上自己種的已經足夠所需,他們的花費多數是在吃肉和米面上,這年代的物價又高不到哪里去,每個月花個五十已經很高了,剩下的都攢了起來。
再加上搬到省城安頓好后他們手里也還剩了小幾百呢。
秦崝跟機械廠談了分紅的兩樣電器經過一年時間的試產、展銷等程序,終于開始正式大量生產了,也就意味著接下來開始每個月都會有分紅進賬,他們家成為“萬元戶”指日可待。
她昨晚還跟秦崝商量著是不是讓謝廠長或是何廠長幫忙留意一下市里有沒有不錯的院子,有機會的話在那邊也買一個,這樣下次再有事去市里時就不用找大隊開介紹信去住招待所了。
而且必要的時候,有自己的院子還隨時可以把戶口轉過去。免得糧油關系落在大隊,要開介紹信什么的,隱私容易被有心人窺探。
再一個,在省城過了一個冬天后,秦崝開始研究電暖器,設計圖可以落實到紙上,但有一些物料他不太確定,需要弄來分別做試驗才得出最優解。住到市里的話,需要什么都可以讓機械廠去解決。
防人之心不可無。就算是程奶奶,都不知道家里的真實資產數目,不是防著她有什么心思,只是防著她不小心說漏嘴而已。
至于在他們剛蓋完新房后手里應該不剩什么錢時就已經忍不住露出貪婪嘴臉的張大丫,就更加不會讓她知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