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大秦國利用上萬俘虜修建的從火尋國的首都玉龍杰赤到里海西岸的運河在歷時五年后終于竣工了。
以往,大夏國若是要運輸大量物資去克孜勒港,一開始還有碎葉川(楚河)、珍珠河(錫爾河)可利用,不過到了咸海就只能上岸穿越茫茫沙漠了,沙漠里不僅食水缺乏,不時出現的沙暴、龍卷風讓人不寒而栗。
碎葉軍在這里往返十余年,在水面上消耗的成本不到一成,而在大沙漠里消耗掉的則高達九成!
隨著碎葉軍越發強勢,被科薩汗國東來的騰吉斯、圖蘭朵父女實際控制的火尋國也只得允許碎葉軍的船只沿著烏滸水進抵到玉龍杰赤。
到了玉龍杰赤后,便有一條河流連著烏滸水與西邊大沙漠里的大湖(薩雷卡梅什湖),作為此時的河中國度來說,對于一條荒漠里的河流顯然是不會理會的,但碎葉軍卻不能放過這條河流,花費精力疏浚一番后,便節省了接近兩百里的沙漠道路。
然后在大湖上新建港口,大湖本身就有一百余里寬,這就又節省了百余里,然后就是寬達四百余里的大沙漠了,這一段無論如何躲不過。
在此時,在大湖的南部原本是有一條斷斷續續的河流一開始向南流淌,最后又折向里海的,不過這條河流長年干涸,加上路途實在太遠,加起來超過了八百里,碎葉軍便放棄了依托河道修建運河的想法——后世的蘇聯就是這樣修建運河的。
在大湖與里海所屬的卡拉博加茲灣之間還有一條舊河道,河道在大部分時間是干涸的,但其中有一個長約百里的咸水湖一直有水,若是利用好這個咸水湖,連通大湖與卡拉博加茲灣就只需要三百余里就行了。
三百余里,也就是一百五十多公里,沿途都是低矮的荒漠,最高的荒丘也不會超過三百米,挖掘運河十分方便,于是,碎葉軍從五年前就開始干了,眼下剛剛通航。
如果是在機械大量使用的后世,由于河水截留實在太厲害,這條運河的命運也會像蘇聯修建的那條那樣,沒過多久將會不得不廢棄,但在人丁稀少,人力、畜力對自然的影響微乎其微的當下卻不用擔心。
有了這條運河,大夏國無論是運輸物資,還是運輸兵力,就能通過烏滸水-大湖-運河直達里海!
這條運河,被孫秀榮命名為“尼堪運河”,此時,無論是鮮卑人還是靺鞨人,“尼堪”這個詞自然尚未出現,眾人皆是懵懵懂懂,不過既然大王如此稱呼,眾人也只得接受了。
到了卡拉博加茲灣后,便可以南下直抵克孜勒港,或者北上直抵阿特勞港。
除了考察這條運河,還有一宗大事。
剛剛抵達吐火羅不久的祆教教主“霍拉桑”(實際上是普哈丁)死了,也許是心有靈犀,他的雙胞胎兄弟,身在木鹿城的大食教大伊瑪目“普哈丁”(實際上就是霍拉桑)沒多久也死了。
吐火羅、木鹿城的人自然給他們尊敬的教主、大伊瑪目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對于大食教來說,哈里發曼蘇爾正好給大呼羅珊地區派遣一位真正忠于自己的大伊瑪目,而對于祆教世界來說卻面臨著巨大的紛爭。
教主并沒有留下由誰繼任教主的只言片語,按照祆教的規制,除了兩位教主,地位最高的就是兩位圣女了,眼下已經是孫秀榮妃子的金絲凱亞明面上是第一圣女,火尋國的圖蘭朵是第二圣女,但普哈丁卻傳出“讓教徒代表齊聚火尋國,讓其在兩位圣女里推選一位”的命令。
說實話,到了眼下這光景,孫秀榮對于誰是教主根本不會在乎,兩個女人與他都有淵源,金絲凱亞自不待說,這幾年在圖蘭朵掌管火尋國時,對于碎葉軍也是十分友善,否則也不會允許他們的船只直接進入火尋國內。